2024.12.10 13:20 臺北時間

立院審查大法官人事案 張文貞:專注建構法院社會信任

mm-logo
時事
司法院長被提名人張文貞表示,若獲得立法院的信任,她將專注於建構法院的社會信任,並捍衛民主憲政中的法治與人權。(翻攝YT國會頻道)
司法院長被提名人張文貞表示,若獲得立法院的信任,她將專注於建構法院的社會信任,並捍衛民主憲政中的法治與人權。(翻攝YT國會頻道)
立法院全院委員會今(10)日審查司法院大法官人事案,司法院長被提名人張文貞在報告中指出,若獲得立法院的信任,她將專注於建構法院的社會信任,並捍衛民主憲政中的法治與人權。她強調,這是她作為司法院長的最重要任務,並表示,台灣司法體系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法官過勞、優秀人才流失,以及不斷變化的社會與科技環境帶來的壓力。
張文貞指出,我國在過去幾年推動了多項司法改革措施,但仍面臨信任缺失的問題。她計劃成立專門的「司改成效評估及推動委員會」,邀集審、檢、辯、學界及民間團體,對司法改革成效進行深入檢討,並作為後續協作與討論的平台。這一委員會的設立將有助於全面評估司法政策,確保改革能夠真實有效地改善司法體系。
在提升司法效能方面,張文貞提到,將積極推動司法資源的擴大與有效分配,並優化案件處理流程及整合資訊系統,以減輕法官及基層司法人員的過勞問題。她指出,目前台灣的司法預算僅占政府一般預算的1%,與歐洲等先進國家相比,存在著顯著的差距。台灣的人均司法支出為1,164元,遠低於歐洲國家的中位數2,240元,顯示出我國在司法資源投入方面亟需改進。
張文貞強調,未來她將引入專業適任的法官及退休法官,並結合外部學者專家,定期檢討司法政策,並借鑒美國及歐盟的做法,推動數位司法及法院行政改革。她將參考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及其司法會議的經驗,設立專門委員會以審議案件管理及數位化的政策,這將有助於提高司法效率與透明度。
除了內部改革,張文貞也強調,我國司法體系面臨的挑戰需要國際視野與合作。台灣作為全球民主國家的重要一員,將積極拓展與其他國家的司法經驗交流與合作,提升專業能力。她指出,法官的國際交流機制至關重要,法官們可以透過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儕對話,學習全球司法實務的成功經驗,增強職業的價值感與尊嚴感。
在捍衛法治與人權方面,張文貞指出,現代法院除了要履行公正裁判的基本職責外,還需面對新興科技帶來的基本人權風險、威權主義的回潮、區域安全及氣候變遷等重大議題。法院必須在這些挑戰面前,運用其程序條件與制度基礎,進行有效的憲法對話,平衡社會需求與司法自制,促進部門間的協作。
今日正值「世界人權日」,張文貞在發表報告時表示,會繼承對普世人權的追求,並秉持維護民主憲政價值的精神,領導台灣的司法體系邁向更加穩健的未來。
更新時間|2024.12.10 13:2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