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董事長胡元輝、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昨(9日)於舉辦的「AI手語幸福台灣」記者會上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推動台灣手語資料庫建置與AI應用計畫。胡元輝表示資訊平權是現代社會的重要價值,期望透過傳播科技,輔助聽障人士在面對緊急狀況,例如颱風、地震等天災時能夠即時掌握最新消息。
與工研院合作開發的AI虛擬手語氣象主播,將結合工研院先進的AI技術和公廣集團的媒體資源,累積《手語新聞》產出的辭庫與資訊,建立台灣第一個氣象手語資料庫,並開發出能將氣象資訊即時轉換為手語的AI虛擬主播。
活動現場,團隊透過秀出最新AI手語氣象應用演示,以公視、華視、客家電視、公視台語台與原視等台特色的AI虛擬主播,無論手語動作、臉部表情、服飾等都生動如真人一般。胡元輝表示:「順利的話,最快將會在明年下半年正式登上電視頻道,未來期待能將AI手語能應用在防災、救難等公共傳播領域。」
公視《手語新聞》手語主播王曉書認為,這項計畫將有利於查詢和教學推廣,「大家都覺得有文字訊息就足夠,但手語對於聾人來說更清楚易懂,AI手語應用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聾人可以隨時隨地接受資訊。」手語主播牛暄文則提到,手語也有南北差異,盼將來蒐集不同地區手語,觀察研究其演變。
王曉書也分享工研院捕捉主播播報新聞手語,像是颱風來襲,就要知道颱風是從哪一個方向朝台灣而來,是從下面掃過,還是通過東部海面,每次颱風的位置都不一樣。
王曉書也提到,「期待政府發布的細胞廣播簡訊以AI手語產出,對聾人會更方便。」牛暄文則希望AI手語能應用在日常生活各領域:「例如醫療、交通、社福等,以及24小時的AI新聞資訊服務,甚至配合區域習慣調整手語,建立類似GPT問答模式,讓聾人可以用自己的母語尋求幫助」。
吳政忠認為與公視的的合作,是發展普惠科技的重要案例。根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第2季聽覺機能障礙者為136,355人,但勞動部截至10月統計全台手語翻譯員僅有616人,希望AI虛擬手語氣象主播不僅填補手語翻譯人力的缺口,也能讓聾人透過大眾媒體獲得資訊平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