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過程中,攝製團隊不只細心檢視「優人神鼓」提供的文字、照片與影片,也向外蒐集各種資料。陳懷恩透露,團隊發現一些早年的相關影片、照片,得到許多資訊,不過為求慎重都會先確認版權歸屬才使用。
劉若瑀則表示,該團原以VHS錄影帶錄下演出作品,約20年前,師範大學提供數位轉型合作計畫,將所有資料數位化,否則現在恐怕全都不見,她也很慶幸拍攝團隊將作品影片都看過,重新梳理其間的脈絡。
因內容豐富龐雜,後期花了半年多整理素材。為找出全片主軸與架構,陳懷恩嘗試以各種角度切入。在構思結構腳本時,曾經想過用片名中的「非想」與「非非想」,分成兩段;或分成「優人」與「神鼓」兩種不同的表演階段,但後來並未採用。
陳懷恩指出:「『優人神鼓』在劇場表演以外,還強調修行、打坐與實踐。但某些抽象概念不容易解釋,如果舉證不夠,會變得很玄,所以最後以表演為軸線,呈現劉老師一路以來的表演觀。關於精神層面的部分,則讓觀眾藉觀影自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