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化社會,再加上通膨、政府不斷年金改革背景下,退休理財顯得格外重要。而準備退休規劃是條漫漫長路,近幾年投資市場因為戰爭、疫情、全球AI技術發展變化震盪劇烈,而想要克服人性恐懼、在崩跌時勇敢進場,存到讓人安心的退休金,就一定要找出退休神隊友。
長期研究理財機器人發展的台大財金系教授、長庚大學數位金融科技系主任張森林指出,自己雖然投資經驗豐富、也有財經專業知識,但在投資路上起起伏伏,直到2017年到美國西雅圖進修、接觸到理財機器人才大幅翻轉自己對投資的看法,逐步穩定成長獲利,「投資越簡單越好,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持續投入,除非有更好的標的才需要停利。」
他強調,投資最難的就是堅持。當市場大跌時,投資人往往會因為恐懼不敢輕易接手重挫的股票,而市場回穩、逐步上漲時,多數人還是抱著觀望、猶豫的心態,等到市場指數已經逐步走高才開始買入,因此很容易套在市場高點。
要克服人性的弱點並不容易,不過理財機器人問世後,讓此一弱點找到了解方。張森林以追蹤S&P500指數ETF-SPY為例,假設投資人從2000年開始投資沒有中斷,到2008年遇金融海嘯,投資績效會變成負37%,「有多少人能撐住、沒有出場?但只要再堅持一下,後面卻迎來10多年的大多頭。換個角度想,2008年股市崩跌50%,這真是天上掉下來的好機會,但有多少人能把握呢。」張森林強調。
許多人也覺得投資有20%、30%的獲利就該先落袋為安,張森林對此則持反對意見,他以漢高祖劉邦和項羽為例,兩人打了非常多場戰役,但項羽總是小獲勝,反而劉邦沉得住氣、取得最後勝利。
「有點小利潤就出場的行為就像項羽一樣,很難累積到大筆退休金。退休金需要30、40年持續累積,如果一點小獲利就退出市場,賺不到大錢。」張森林解釋。而理財機器人不停利的機制,恰好符合張森林所說,能克服人性恐懼、貪婪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