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十年全球分工合作運作很好,經濟活力展現,但目前面對關稅每週一變,或每個月二變、三變,令許多廠商不知該如何規畫下一季產品的配銷。」29日出席「解碼創新板 創業投資新機遇」座談會前,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在面對媒體詢問,日前他接受外媒路透社訪問提到,川普關稅政最壞情況下,美國超市與電子通路的貨架恐「空如第三世界國家」的說法時,他語重心長地說出最近的觀察。
對於美國官方近期推出的階段性關稅措施,包括針對中國以外地區實施為期90天的10%對等關稅,雖為雙方談判提供喘息空間,卻也加深了企業的觀望氛圍。「若美國進口商認為10%的關稅終將取消,他們就不會趁這段期間增加進貨,這將延後整體市場反應與補貨時機。」他說。
他更以食品舉例說明供需斷鏈的風險,像是牛奶或便當的生產若面臨需求不確定,就無法規畫未來3到5天的銷售,更遑論調配物料。同理,電子產品雖不會3天內損壞,但價格3到5個月內可能下滑,新的IC出來了,舊的IC庫存怎麼賣得出去呢?
童子賢直言,經濟要順暢,需仰賴從生產、交通、運輸、倉儲到配銷的全流程協同合作,過去數十年全球分工運作良好,才使經濟充滿活力。但如今,若關稅稅率「每週一變、每月兩變三變」,企業就難以規畫下一季配銷,訂單也將跟著不穩。
「從生產到消費大家都在猜要不要進行下一步,不是只有食品的貨架會空,電子產品可能兩三個月後會空,有很多工廠要不要繼續生產下去,也有很多不確定性。」童子賢苦笑地說。
童子賢最後也相信,所有參與規劃與制定政策的人,一定是聰明的,先前的關稅談判也許只是拿關稅當作手段,希望盡快達成有利於某一方的協議;但若任由這種生產和消費互相猜測的現象發生,恐怕很多從生產到配銷的行為都會受到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