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報稅季節,日前有投資人核對先前報稅資料意外發現,手中持有的ETF收入所得所列欄位和去年所列欄位不一樣,報稅金額也不一,因而向國稅局詢問,才爆發這起投資ETF竟多繳稅的烏龍事件。
根據金管會統計,有4家投信業者提供給國稅局的資料出現錯誤,共計9檔ETF和基金,有的是重複申報、有的是財產所得類別錯誤導致計算稅額不正確,導致投資人出現報稅金額多繳的狀況。
這9檔ETF和基金分別是「兆豐藍籌30ETF 基金(00690)」、「兆豐台灣晶圓製造ETF基金(00913)」、「兆豐台灣龍頭等權重ETF(00921)」、「兆豐永續高息等權重ETF基金(00932)」、「兆豐洲際半導體ETF(00911)」、「台新高股息平衡基金」、「台新臺灣永續高息中小型ETF基金(00936)」、「日盛日盛基金」,以及「野村臺灣創新科技50 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00935)」,總計影響人數超過10萬人。
面對ETF報稅資料出包窘境,導致投資人受影響的4家投信業者連忙於自家官網公告,富邦投信、台新投信、兆豐投信更主動寄發更正信件給投資人進行說明,希望將影響與不便降至最低。
國稅局指出,投信業者已於5月16日前陸續將更新檔案送至國稅局完成過檔,因此,在5月16日之後才報稅或是尚未報稅的投資人,並不會受到影響,若已經完成報稅且並持有前述9檔基金的投資人,則需要留心,回頭檢視ETF所得類別所列項目是否正確,或者是否有重複申報的問題,在報稅截止日前還可以手動調整重新申報,若無暇處理,則可以等候國稅局查核後進行退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