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4 07:28 臺北時間

鏡觀/7月26日後的台灣

mm-logo
專欄
7月26日,大罷免三階投票即將登場,其結果將左右政府未來3年走向。
7月26日,大罷免三階投票即將登場,其結果將左右政府未來3年走向。
幾天之後的台灣會是什麼樣子?通常這個問題,台灣人每4年才會問自己一次。不過,本週末大罷免投票的意義非常重大,可能跟一場總統大選不相上下,它已經改變台灣的政治,而且它的結果,將深刻影響賴清德政府未來3年的走向。
在這場大罷免運動中,台灣社會關於民主的定義已經出現高度分歧。正反兩邊都宣稱自己的做法符合民主。或者,應該反過來講,兩邊都宣稱對手的做法是不民主。有趣的是,這可能是幾十年來第一次,國民黨可以義正詞嚴地指責民進黨不民主。那麼,民主到底是什麼?我們能在大罷免之後重新回到一個有共識的定義嗎?我們對於答案並不樂觀。
其次,我們觀察到,大罷免運動已經讓小草全面往國民黨靠攏。這一點可以從週日民眾黨在民進黨中央黨部樓下的造勢活動中看得十分清楚。那天的北平東路上,充滿著對於民進黨滿滿的恨意。當五個台北市的國民黨立法委員上台的時候,台下的小草們給他們英雄般的歡迎。曾幾何時,這些年輕人很有可能是蔡英文的支持者。不過,柯文哲的羈押以及這場運動的推波助瀾,藍白合已經變成二個政黨支持者之間的交叉認可與相互取暖。
第三,賴總統已經陷入危機。這幾個月來,國民黨面對公民團體質疑他們親中,全黨上下幾乎陷入一種無法辯護的窘境。然而,就在國民黨奄奄一息的時候,賴總統的團結十講,卻送上源源不絕的彈藥。這幾天的造勢場上,我們可以明顯觀察到,大罷免活動已經轉變成對於賴清德的不信任投票。賴總統現在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處境中,藍白的政治人物在台上對他連番砲轟,不過,罷團們卻想跟他保持距離。很奇怪,他既是大罷免的始作俑者,又是大罷免的不速之客。大罷免若不如預期,很難想像他後續要如何執政。
在這種沸騰喧鬧的時刻中,我們能給予選民的建議只有一個:保持冷靜,至少,我們必須比政治人物冷靜。7月26日,在投下那張票之前,我們會建議不同意罷免的民眾問問自己,是否接受國民黨的立法委員集體去中國朝拜?是否認同他們這樣無所不用其極地癱瘓政府、杯葛政府?同樣地,我們也會建議同意罷免的人問問自己,你們想罷掉的那個選區立委是否真的這麼差?是否真心認為所有國民黨委員都是中共同路人?
閉上眼睛想想7月26日以後的台灣,你希望它長什麼樣子?這是台灣民主必經的考驗。不要盲從,不要衝動,冷靜地投出你想要的台灣,這是這一場大罷免運動的真諦。
更新時間|2025.07.24 07: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9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