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05:28 臺北時間

雙演習整備台灣1/全社會韌性不只是政府責任 替代役男新任務民力防災大升級

mm-logo
時事
政府積極推動建構社會韌性,民間團體如慈濟等的參與至為重要。(翻攝總統府flickr)
政府積極推動建構社會韌性,民間團體如慈濟等的參與至為重要。(翻攝總統府flickr)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滿週年,上週六舉辦「韌性台灣民主永續」國際論壇,總統賴清德在致詞時強調,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已從桌上兵推到實地操演,並首度在漢光軍演期間同步舉辦各縣市「城鎮韌性演習」,軍方防衛行動與地方疏散、醫療、物資調度協同進行,強化軍民整合,未來漢光軍演與韌性演習的月分「國家團結月」,全民皆可參與,打造共同防衛的社會韌性。
20250922inv004
線上版全民防衛手冊已在國家防災日當天透過細胞簡訊「普發」給國人。(翻攝畫面)
除了演習之外,真實災難發生現場的應變作為更重要。在今年7月丹娜絲風災中,政府投入大量替代役協助災後復原工作,其實就是社會韌性工作很重要的一個重點,事實上,風災過後,被吹壞的屋頂到底應該誰來修?曾引發議論。全韌委員會委員、壯闊台灣協會理事長吳怡農說,社會應逐漸習慣,每次災害發生時,不能只想到國軍或慈濟,平時政府單位就要建立與各民間團體的聯繫,否則若所有工作都要政府扛,這叫政府應變,而不是全社會韌性。
20250922inv004
捷克的72小時危機因應手冊與我新版小橘書中,都有面臨危機時與孩子溝通的章節。(翻攝畫面)
20250922inv004
捷克的72小時危機因應手冊與我新版小橘書中,都有面臨危機時與孩子溝通的章節。(翻攝畫面)
政府官員也表示,為了提升替代役、民防團隊的量能,未來會研議在替代役的課程導入「風災、水災、特殊災難」等狀況想定,模擬災民收容、物資整備、傷患處置及撤離演練等項之災難情境。
事實上,澳洲2023年的國防戰略檢討也提到,因氣候變化,導致軍隊救災任務增加,但該報告建議,軍隊只能當作最後手段,否則恐影響軍隊防禦國家的核心任務。
20250922inv004
我國民防手冊(圖)與瑞典民防手冊都強調「投降是假訊息」。(翻攝畫面)
20250922inv004
我國民防手冊與瑞典民防手冊(圖)都強調「投降是假訊息」。(翻攝畫面)
總統府全韌委員會委員、黑熊民防教育協會理事長劉文說,內政部曾盤點全國可恃民力有40萬人,這包含替代役、義消、義警等民力任務隊,以及許多非政府組織和慈善團體,這些人力要能在災害或危機時充分發揮,需仰賴防災協作平台的充分運用與平時的聯合訓練,如此一來,國軍就能專注本務工作。
更新時間|2025.09.23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9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