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加大投資、帶動AI硬體設備需求,對台廠來說,最直接的贏家仍是掌握先進製程的台積電,和高階封裝、測試廠如日月光等。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便強調,與英特爾的合作不涉及晶圓代工,輝達關鍵晶片製造預期仍會仰賴台積電3奈米至2奈米製程。
而與OpenAI合作10百萬瓩(GW)級別資料中心,根據輝達說法,相等於將部署400~500萬片GPU,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形容這是邁向智慧新時代的「再一次躍進」。
GW級的資料中心部屬,意味著不只是單片晶片的銷售,而是機櫃、電源、冷卻、整體系統的長期供應合約。系統整合與伺服器代工廠如鴻海、廣達和緯創等,因應整體機房建設需求,若能搶下組裝與系統整合合約,將分享到基礎設施設計與實裝的訂單紅利。
若輝達對OpenAI的投資案落地,也有望推升未來3~5年內全球對伺服器ODM、PCB、光通訊模組、散熱和電力等需求。
但利多之外,也隱含結構性風險。法人分析,輝達與英特爾聯手後,超微、安謀等競爭對手將面臨更大市佔壓力,進而影響供應鏈夥伴。此外,若英特爾藉輝達之力成功推進先進製程與量產能力,未來不排除輝達GPU的部分設計轉往由英特爾自製或其掌控的製造鏈。
多家外媒報導指出,英特爾若能在特定產品世代,以更低成本或更高整合性搶下訂單,台積電中長期的市占與議價空間仍有變數。此外,與輝達合作開發安謀架構晶片的聯發科(MediaTek)也可能遭受資源分散與競爭升級的衝擊。
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22日在旗艦晶片天璣9500的發佈會上表示,台積電仍是聯發科唯一的先進製程晶圓代工夥伴。為回應美國客戶需求和未來可能出現的晶片關稅挑戰,聯發科正積極準備在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投片。
不過,陳冠州也透露,聯發科目前正與英特爾展開成熟製程代工合作,相關產品陸續開發中。雖然目前合作範疇仍屬特定領域,「我們也不排斥跟美國一些大型的半導體公司,做進一步的策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