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 最終應發request 2
--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黃國昌爆國軍營區光電設備竟用中國貨 顧立雄:將清查並依約處罰
時事
黃國昌爆國軍營區光電設備竟用中國貨 顧立雄:將清查並依約處罰
民眾黨立委黃國昌今日踢爆,陸軍蘭陽地區指揮部太陽能光電發電設備標租案,竟被不肖廠商違約裝上中國製太陽能逆變器。對此,國防部長顧立雄受訪表示,初查發現是德國品牌但在中國製造,軍備局會全面清查,若要處罰廠商,會按照相關企業約定進行。
寶晶能源攜手SolarEdge 導入先進家用及商用儲能系統
財經理財
寶晶能源攜手SolarEdge 導入先進家用及商用儲能系統
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日前於德國慕尼黑歐洲智慧能源展The Smarter E Europe 2024-Intersolar Europe太陽光電展會上,與SolarEdge公司執行長 Zvi Lando共同宣佈,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攜手拓展台灣家用及商用儲能系統(Energy Storage) 領域,並持續推動太陽光電的發展。
【再生能源點將錄2】泓德能源總座篤信品牌影響力 大企業購電合約一個一個上門
財經理財
【再生能源點將錄2】泓德能源總座篤信品牌影響力 大企業購電合約一個一個上門
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常把「做好品牌這件事」掛在嘴邊,老實說,一般人很難理解,為何一家再生能源相關公司會這麼重視品牌這件事,而且從上而下努力去實踐它。直到外界發現,泓德能源旗下負責綠電購售的星星電力,深獲台灣大哥大、富邦金控、聯發科技與日月光投控等金融、半導體、電信等產業龍頭的肯定,與星星電力簽訂綠電採購合約,大家才明白品牌價值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國營人事亂安插2】逾30億案場滿手訂單 台綠看得到吃不到原因曝光
時事
【國營人事亂安插2】逾30億案場滿手訂單 台綠看得到吃不到原因曝光
本刊掌握,台綠今年首季虧損逾5000萬元,加上去年虧損近2.5億元,累積虧損已逾資本額一半,台鹽為此自去年起幾乎每月發文,要求台綠健全財務,去年11月甚至具體建議台綠增加小案場、能源管理等業務收入。
陳重文涉收賄爆案外案 台智光大股東內線交易露陷遭搜索約談
時事
陳重文涉收賄爆案外案 台智光大股東內線交易露陷遭搜索約談
台灣智慧光網大股東台通光電今年3月預定買回庫藏股,李姓董事長等人竟涉嫌在禁止交易期間,交易台通光電股票,不法獲利上億元,台北地檢署今(23日)指揮廉政署兵分9路搜索,並約談李姓董事長等9人,全案朝犯違反《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罪偵辦。
黃國昌指麥寮光電區「黑金」 蘇治芬怒告誹謗:不怕就法庭見
時事
黃國昌指麥寮光電區「黑金」 蘇治芬怒告誹謗:不怕就法庭見
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日前在臉書發文,指控民進黨前雲林縣立委蘇治芬與麥寮鄉長候選人許忠富,從2018年的鄉長到2020年的立委,聯手搞黑箱。對此,蘇治芬於11日到台北地檢署遞狀控告黃國昌涉嫌誹謗。蘇治芬稱黃國昌惡意抹黑,「不怕的話,我們就在法庭上見」。
【我的光電夢1】他在光電板下種玉米 自嘲:「像是在辦家家酒」
人物
【我的光電夢1】他在光電板下種玉米 自嘲:「像是在辦家家酒」
一塊田又種菜、又發電,可為農地帶來新收入,這原本是農電共生的願景,然而部分業者為了蓋光電,改種高溫菇種、蕨類等不需光照的低經濟價值作物,或任良田荒蕪,讓光電一度成為滅農代名詞。
【鏡相人間】我的光電夢 農電共生的重生之路
人物
【鏡相人間】我的光電夢 農電共生的重生之路
一塊田又種菜、又發電,可為農地帶來新收入,這原本是農電共生的願景,然而部分業者為了蓋光電,改種高溫菇種、蕨類等不需光照的低經濟價值作物,或任良田荒蕪,讓光電一度成為滅農代名詞。
【我的光電夢2】農民不反光電 是反對假光電
人物
【我的光電夢2】農民不反光電 是反對假光電
我們走訪中南部農村,經歷農電起落,儘管政府已宣誓加嚴審查,農民仍普遍不信任光電業者。「業者說要跟農民共好,卻只會強調上面(光電)收益多好、獲利率多好,沒在管作物,堅持太陽能板要蓋南北向,把日照都搶走。」一位有機農直言。
【我的光電夢3】他在光電案場種香莢蘭 計畫打入歐洲市場
人物
【我的光電夢3】他在光電案場種香莢蘭 計畫打入歐洲市場
農民與光電商的資訊不對等,也是一大問題。光電蓋好後,需要有饋線將發出來的電接至變電所,每條饋線可承接的容量有限,業者能向台電申請的額度亦有限制。有些光電業者以多個人頭申請占滿饋線額度,再以高價轉賣,或以此要求想做光電的農民必須與自家公司合作蓋案場、才能拿到饋線容量。
【我的光電夢4】他的香莢蘭成功外銷日本 農作物收入有機會達光電3倍以上
人物
【我的光電夢4】他的香莢蘭成功外銷日本 農作物收入有機會達光電3倍以上
在桃園新屋栽種香莢蘭的曾添福,同樣把光電板下的香莢蘭種到成功外銷。今年五十九歲的曾添福,原本是晶圓廠工程師,六年前退休後,因妻子對烘焙有興趣,上了桃園改良場的香莢蘭技轉課程,恰好家裡有地,便嘗試種植。彼時香莢蘭栽培剛起步,種苗尚未發展完全,從栽種到收穫需經四年時間。四年後收成,他卻捧著果莢一陣茫然,「我問太太是要拿去加工?還是賣給誰?我不知道怎麼賣,對我們農民來講,這才是最大的挑戰。」
【我的光電夢5】他積極遊說開放小型農電示範場 希望由農民參與投資經營
人物
【我的光電夢5】他積極遊說開放小型農電示範場 希望由農民參與投資經營
截至2022年,日本有超過3千處結合農業經營的光電案場,總面積約872公頃,其中9成的案場面積不到1公頃。為了讓小農更方便借錢蓋光電,政府也有提供特定銀行擔保,鼓勵以合作社形式集資經營。「日本、德國規劃得非常嚴,光電商無論是要結合農業、還是要獲得地方支持,都必須把利益拿出來共享,不太可能簡單投資然後賺很飽。光電賺很多是一件事,賺到錢以後成果怎樣透過制度跟人治,確保合理開發,是台灣現在最缺的東西。」陳郁屏建議,政府接下來應透過示範案例,嘗試由農民參與、光電商配合的合作模式,搭配試驗種植不同作物,才有機會找出適合台灣的農電共生模式。
loading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