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二(11月1日)天氣微涼,天空中飄著毛毛細雨,北市仁愛圓環周邊熙來攘往,進出各辦公大樓洽公的人非常多,看似平凡的下午,卻出現一名關係165億元鉅額賠償金,有機會扭轉糾纏11年台新金併購彰銀案僵局的關鍵人物。
本刊直擊,當天約莫下午2點30分,一台黑色轎車停在圓環旁的台新金控大樓門口,一名身著黑色西裝,身形相當魁武高大的印度面孔走下轎車,身旁跟著一名華人,兩人三步併作兩步,快速走進台新大樓,神情謹慎又嚴肅,似乎趕著參加重要會議。
本刊調查,這名印度人就是今年7月中,曾公開要求財政部歸還彰銀經營權給台新金,否則就要援引「台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第9章12條的違反協定間接徵收,對台提國際仲裁的台新金新加坡法人股東Surfeit Harvest Investment Holdings(下稱Surfeit)負責人Ezekiel Peter Latimer。
本刊調查,Surfeit本月底就會在日本正式對財政部提出國際仲裁,先位主張「財政部必須依約歸還彰銀經營權給台新金」,備位主張則是財政部必須因違約所產生的股東損失賠償台新金全體股東,金額以台新金向財政部請求的金額165億元為依據。
Peter這次來台就是尋求台新金支持, Peter透露,台新金承諾在法律許可範圍下,願提供仲裁所需的相關資料給Surfeit,至於會不會加入仲裁,還是要經董事會討論後才能決議。
本刊求證台新,台新金財務長林維俊表示,Peter確實有拜會台新,且要求台新提供必要協助,台新當天則回應Peter,「在法令允許之下,若仲裁有要求,台新都會提供必須要的文件。」至於台新是否加入仲裁庭,林維俊說,台新不會主動加入,若被動被要求加入,還需報請董事會討論,目前仍未決定。
2014年,財政部在彰銀股東會取得過半董事席次,台新金與財政部對彰銀經營權的戰火開始延燒,雙方對簿公堂,今年4月,台北地院宣判財政部與台新金間確有契約存在,然因台新對彰銀之實質持股不足,台新金請求改派董事的部分遭台北地院駁回。
台新金不服再提上訴,目前二審中,而此時,Surfeit提國際仲裁,若獲得勝訴,財政部若不還彰銀經營權就要賠165億元,可能因此幫台新併彰銀僵局解套,為這長達11年的懸案帶來轉機。
根據了解, Surfeit負責人Peter是律師,去年5月成立後,分批買進市值1300萬的台新金股票1千張,緊接著在去年6月15日就發函給台灣經濟部,要求歸還彰銀經營權給台新金,以維護他身為台新金股東的權益。
但財政部質疑,Surfeit購買台新金股票時,早已知曉彰銀經營權為公股所有,以此點作為仲裁原因,根本邏輯不通。
對此,Peter表示,「我們談的不是單純的股票受損,而是彰銀經營權之於台新金是一種必須一直存在的權利,這也是我代表很多新加坡投資人對台新金的期許,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但我認為這整件事相當不公平。」他不諱言,「我就是逢低買進台新金,看上它未來價值的回復。」
事實上,Peter曾多次發函給財政部、經濟部要求協商,並在今年10月20日發出最後通牒給經濟部轉財政部,表達再不協商,就會正式在11月底提出仲裁。
「我對台灣政府感到很失望,因為他們一直不願意和我們協商,也許他們認為自己完全沒錯吧!我很驚訝,ASTEP是兩個國家間的合約,台灣卻沒有準備好面對這件事,他們讓我沒有選擇。」「我們預計要找英國大律師來應戰,時間表也排好,仲裁地屬意日本。」Peter已做好全力開戰準備。
根據了解,2005年新加坡政府百分百持股的淡馬錫也來競標彰銀案,許多星國投資人,甚至是私募股權基金也買進,但台新金股價卻因彰銀一案下跌20%,目前面臨認賠的壓力,令他們相當焦急,相關人士透露,「Surfeit背後有星國投資人撐腰,甚至打國際仲裁可能高達兩億多台幣的費用,也不是大事。」
面對外商大動做跨國提告,財政部似乎在狀況外,對Surfeit曾發出最後通牒一事毫無所悉,而是在本刊求證後才派員了解,後來才知道那封Peter視為最後協商機會的函,從10月20日至11月4日整整16天,仍躺在經濟部未轉傳。
不過,財政部回應本刊,Surfeit至今都沒有提供投資台新金的時間點、數額等資料,而且Surfeit的主張根本沒有理由,但財政部也坦承,Surfeit確實可就ASTEP提仲裁,財政部會持續追蹤經濟部處理進度,屆時也會配合經濟部,提出有利的主張,財政部預估,此仲裁案最快年底就會啟動。
看來,這齣在國內糾纏11年的台新金併購彰銀案,意料之外的由新加坡人帶來一線轉機,未來要怎麼發展,就看年底啟動的仲裁案,雙方如何在國際仲裁庭上,分別展現各自高超的法律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