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南關廟協進製麵第二代李玉珍工作,會被他的專注吸引。儘管身旁有媒體跟拍,有攝影團體取鏡,他還是默默不說話,只是專心碾麵、捲麵,切麵,絲毫不為所動。
他的動作熟練流暢,若不是因他不小心撞倒攝影記者閃燈腳架,很難發現他有嚴重弱視,到了晚上若無光亮,更是幾乎看不見。
李玉珍的父親李金生,是地方公認關廟麵創始人之一。時間回溯至一甲子前,李金生和2個朋友到外地學會製「麵乾」(早期關廟麵名稱)技巧,合夥做起生意。不久,3人拆夥,李金生以協進為名,在現今台南客運關廟站附近開店,不只製麵賣麵乾,也賣湯麵、豬血湯,可謂一條龍生產。
沒幾年,李金生的2個兒子李金定、李玉珍加入製麵。李玉珍說:「原本是阮大哥和大嫂跟著阿爸做,阮喜歡讀冊,本來不想做麵,誰知初中1年級時,我的視力越來越模糊,夜間幾乎只剩看得到光亮,看醫生才知道罹患弱視加夜盲症,根本就無法看黑板,只好回家幫忙,和大哥一起吃阿爸的頭路。」
因為李玉珍視力不好,最初父親安排他在廠房內製麵、曬麵,哥哥則負責外送和業務。
李玉珍25歲那年結婚,父親又為兄弟倆作主分家,「剛分家那幾年,我和大哥輪流使用阿爸的機檯,我用早上8至10點,大哥用10至12點,雖然各有各自的材料、竹篩,但同在一個廠房製麵,曬麵場也在一起。」
之後,哥哥買了新機檯,兄弟正式拆開工作,分家更為徹底。李玉珍說:「沒有哥哥幫忙外送,我開始自己送貨。」他不敢開車上路,為了把麵送到客戶手上,總是慢慢地騎摩托車運送。
訪談時,記者與他距離僅數步之遙,他卻看不清記者的臉,「只看得到模糊的輪廓。」問他製麵機檯有切割流程,視力不佳不怕危險嗎?他淡笑:「其實我很多步驟都用手感覺,從13歲就學著調麵粉、壓碾、切麵,太熟悉了。」原來,50年歲月換來功夫,他早就能以手感補強眼力。
李玉珍突然嘆了口氣:「阮大哥前幾年走了,和我爸爸一樣都是突然走的。」現在,他和2個姪子互相競爭,都不想傷了和氣,「做同款行業難免競爭,但攏是一家人,各自經營,不需要因為這樣而傷了和氣。」目前他除了附近鄉鎮固定客戶,更有許多外地團購和宅配訂單。
他瞇起眼睛轉進陽光下的曬廠,同樣熟練地排麵、翻麵。提到3個女兒還在考慮是否接班,他又露出一貫認份的笑容:「女兒們是否接班,等她們自己決定,我就做到不能做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