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沒有人會質疑Godiva巧克力是精神刺激性食品,情人節時戀人互贈巧克力乃最浪漫的事,小朋友以巧克力為飲品、或零食也是相當稀鬆平常。然而,巧克力由可可豆所研磨製成,所含的可可豆鹼是一種黃嘌呤(xanthine),係心理興奮劑,其作用與茶鹼、咖啡因(caffeine)相似,食用後使人活躍,產生歡愉的感覺,長期服用則會對它產生依賴性。除了可可豆鹼之外,可可豆還含有少量的咖啡因,是溫和的利尿劑和興奮劑,可減緩心絞痛。
可可為常綠喬木,梧桐科,可可屬植物,已有四千年的歷史,原產地為南美洲亞馬遜(Amazonas)河、奧利諾科(Orinoco)河一帶的熱帶溼潤地區。三千餘年前,奧爾美加(Olmeca)人開始於墨西哥灣雨林耕作可可,除了用於飲食之外,尚有宗教和經濟用途。爾後,馬雅(Maya)人繼承奧爾美加文化,稱可可樹為「cacahuaquahitl」(讀音:卡卡歐亞瓜伊),視之為生命與豐碩的象徵,將豆子磨成粉末後,加入辣椒末,調製成苦澀的冷飲料,平時僅供酋長祭司等貴族飲用、或用於祭典。
可可豆如此珍貴,因此在各部落發展出可可本位的貨幣單位,例如:一粒番茄值一顆可可豆,一隻兔子值十顆可可豆,一隻火雞值十顆可可豆,一個奴隸則要價一百顆可可豆。
馬雅人的可可飲料輾轉流行至阿茲特克(Azteca)帝國。集各文明為大成的阿茲特克人,改良了馬雅人的作法,除了辣椒末外,尚在可可粉內加上胭脂果、香草、龍舌蘭汁和其他植物,並調入玉米粉作為乳化劑,以吸收可可油,最後用攪拌棒打出泡沫。阿茲特克人用納瓦語稱這種飲品為「索可拉」(xocolatl);「xoco」(酸),「atl」(水),亦即「酸水」之意。
1519年,西班牙征服者科爾提斯(Hernán Cortés,1485-1547)率領軍隊進入阿茲特克帝國的都城特諾奇提特蘭(Tenochtitlán)。西班牙士兵之間,有人閱歷世界不少地方,諸如君士坦丁堡、羅馬等義大利各都市,但是進入特諾奇提特蘭之後,映入眼簾的是井然有序的繁華城市,人聲鼎沸,物產豐饒,令人目不暇給。
國王蒙提蘇瑪二世(Moctezuma II,1466-1520)的餐宴,更令科爾提斯大開眼界。用餐時,多名廚師至少為國王烹調了三百道美食,每道食物均以有保溫效果的陶淺盤盛裝。若與群臣共享同歡,宴席上絕對有上千道的食物。然而,真正讓科爾提斯嘖嘖稱奇的是「索可拉」。由於蒙提蘇瑪二世誤以為科爾提斯乃「羽蛇神」(Quetzalcóatl,註:阿茲特重要的神祇)化身,於是獻給科爾提斯一杯又黑又苦的冷「索可拉」,以示尊重。科爾提斯初次品嚐到「索可拉」就被那獨特的口味所吸引。
科爾提斯並觀察到,蒙提蘇瑪二世面對餐桌上的珍饈美饌食慾並不大,惟獨對「索可拉」情有所鍾。史官迪亞斯.德.卡斯提亞(Bernal Díaz del Castillo,1492-1584)在《新西班牙征服史實》(Historia verdadera de la conquista de la Nueva España)裡,刻意強調蒙提蘇瑪二世妻妾成群、愛好享樂且沉溺於靡靡之音,一天至少飲了五十大壺的「索克拉」。可可被視為撩撥情愫的迷藥,應該就是源於當初西班牙征服者的穿鑿附會。事實上,胭脂果有興奮作用,阿茲特克人將胭脂果種子磨成粉當成春藥,兩種令人興奮的物質摻合一起,或多或少可以促進性慾。
西班牙人消滅阿茲特克後,將「xocolatl」(索可拉)轉音成「chocolate」(巧克力),成為今日所熟知的詞彙。
1528年,科爾提斯返回西班牙,隨行帶著美洲的各種動植物和所搜括的珍寶,可可豆與調製「索可拉」的器皿也在其中。在科爾提斯的遠征軍中,一名叫亞奇拉(Jerónimo de Aguilar,1489-1531)的神父曾擔任科爾提斯的傳譯,深知當時的馬雅和阿茲特克文化。亞奇拉回到西班牙後也將巧克力飲法帶進修會,並流行到各個修會團體,成為天主教齋戒期補充體力的最佳飲品。起初,西班牙仍沿襲阿茲特克的辣配方,但為了掩蓋苦味而加上肉桂等其他香料,最後更加上糖,並從冷飲改為熱飲,自此變成宮廷和修會必備的時髦飲品,西班牙於是開始在美洲的殖民地大量種植可可樹。
1615年,西班牙哈布斯王朝的安娜公主(Ana de Austria,1601-1666)嫁給法王路易十三(Luis XIII),巧克力造成西班牙貴族社會上癮近百年後,隨著皇室的政治聯姻而來到法國,並在法國形成風潮,接著陸陸續續流行至荷蘭、德國、英國、瑞士等地。荷蘭人洞察到可可的龐大商機,不讓西班牙壟斷海外殖民地的可可買賣,進而控制全球的可可貿易,並深入研究可可的醫學用途、營養價值及食用方式,為巧克力改革寫下重要的歷史扉頁。
1753年,瑞典科學家林奈(Carl von Linné,1707-1778)為可可命名時,採用其在美洲的神聖地位而將學名命為「Theobroma cacao」;前者「Theobroma」乃希臘文,即「眾神的食物」之意;後者「cacao」取自馬雅人對可可飲料的習慣稱呼。
自科爾提斯嚐過第一杯「索可拉」之後,可可從神聖植物悄悄變成娛樂性食品。熱可可、巧克片、巧克力棒、巧克力糖、巧克力蛋糕、瑞士巧克力鍋、墨西哥名菜「辣味巧克力醬雞」(Mole con guajolote)…… 無論糕點甜食、抑或珍饈佳餚,巧克力怎可從我們的生活中缺席呢?
作者簡介:陳小雀
現為淡江大學外語學院院長。 以推廣拉丁美洲文化為志業,足跡遍及拉美各國,出身標準的學院派,卻喜歡反向思考,寫論文像散文,寫散文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