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4 07:02 臺北時間

【一鏡到底】聽土地的話 舒米.如妮專訪之二

mm-logo
時事
我們抵達這天下著小雨,舒米正忙於農活,無暇受訪,1小時後回家,採訪才正式開始。 
我們抵達這天下著小雨,舒米正忙於農活,無暇受訪,1小時後回家,採訪才正式開始。 
兒子勒嘎‧舒米(Lekal Sumi)31歲了,他分別取用外公和媽媽的名字,阿美族人習慣沿襲重要親屬的姓名。他說:「我小時候很討厭爸爸,覺得他害我跟媽媽分開,也有點恨媽媽,因為有被拋棄的感覺,但還是期待她每禮拜來,我最害怕相聚結束要分別的時候。」或許壓抑情結已內化,他渾身有種溫吞低調,嗓音極小,怯生生的。
在漢人家庭,有一個爸爸和前妻生的哥哥時常欺負他;在漢人學校,他因身分特殊被排擠,只好拚了命漢化,矯正口音:「我很努力隱藏原來的身分,直到沒有人覺得我是原住民。上中學,我跟著哥哥一起蹺課不念書,反而有了安全感,因為有同類,別人也把我當朋友。」

護地護家

如果沒了土地,就沒有文化,沒有文化,很快就滅族了。
捕捉飛魚是阿美族的文化傳統,每年都會舉辦「飛魚祭」。舒米當年離婚後回到部落,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路邊賣烤飛魚。
兒子在漢人圈落腳,舒米34歲回到部落,眾人用異樣眼光看待這個失婚女性,她乾脆向爸媽借塊地,搭一蓆簡陋木屋,沒水沒電湊合著,餓了髒了才回家。
始終忘不掉兒子,她成天醉生夢死,「有天醒來去逛書店,翻到書上寫『不是你的就不要爭』,剛巧不久前我在海邊揀立螺,手太短搆不到,突然間領悟『不是你的就不要強求』,那一刻我決定振作起來。」
返鄉第一份工是在海岸公路烤飛魚,她苦笑:「天氣很熱呀!飛魚烤黑黑,自己也烤黑黑,哈哈。」她撿漂流木,搞行為藝術;跟耆老學民俗舞蹈、手工藝;成立工作室和劇團。
有天,看著荒廢田地,感慨童年景致不再,她探問族人想不想回去務農?一問才驚覺,大半土地早已賣給漢人。阿美族人所謂的「家」泛指山海,不僅是狹義房子,有句當地俗諺:「土地是人的肚子,要聽懂土地的話,它才會回應(饋)你。」族人不再聽土地講話,把「家」變賣,「家」不見了,只怕未來兒孫將在自己的土地上流浪。
舒米.如妮除了是有機小農,也是藝術家。圖為她親手創作的漂流木藝術品,題為「供給者」。(舒米‧如妮提供)
1990年,東管處在石梯坪興建遊憩區,剝奪了阿美族舉行祭儀的場域和生活圈。差不多同樣時間點,西部土地掮客大規模來此圈地買地,蓋了一幢接一幢民宿。2009年,石梯坪被水泥怪獸蠶食鯨吞,步步進逼港口部落,舒米這時下定決心要守護土地。
她花了2年遊說12公頃、68家農戶不要賣地,用最柔軟的身段訴說最嚴峻的現實:「如果沒了土地,就沒有文化,沒有文化,很快就滅族了。我們會老會走,小孩也不會種田,很容易就變賣土地。這裡曾經是最大的農田命脈,如果我們不用心維護,小孩以後怎麼辦?我們先試試看如果沒有農藥,這一片土地會怎麼樣?」結果,只獲半數支持,而且幾乎是耆老,壯年人口僅7、8位,其中2位是女性。
她向林務局申請補助70多萬元,2010年,整頓水源、疏通水圳,2011年1月14日,水圳通水,族人歡快痛飲,她瞥見爸爸與耆老們眼角流下熱淚,忍不住默默躲去角落哭泣。

自療自強

復育田地,也在復育破碎的族群認同,修補和兒子的情感破網。
這段經歷,被拍成紀錄片《海稻米的願望》,勒嘎從一個素人起手,邊拍邊摸索,遇到困難就上網自學,器材想辦法借,借不到就土法煉鋼自製,居然闖出名堂。2013年片子曝光,導演鄭有傑看完深受觸動,找他合拍《太陽的孩子》。
長女出身的舒米.如妮,做事果決,不輕易喊苦,身上具有大地之母的韌性,可是說起話來既從容又溫柔。
鄭有傑說:「有次舒米姐說:『有傑,你聽到了嗎?土地在哭,只是我們聽不到,土地不會講話,不代表它不會痛。』我好震撼。她做事很果決,遭受壓力從不抱怨,而且她不喜歡被英雄化,總是說復育不是她一個人的功勞。」水耕復育6年多,海稻米闖出口碑,近年較少聽到族人賣地。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4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