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3 07:02 臺北時間

【一鏡到底】他愛他 生了一個他 《背離親緣》作者安德魯‧所羅門專訪之二

mm-logo
時事
清早下起了大雨,約翰早已把車停妥在門外等候,安德魯(左)撐著傘護著喬治(右),兩夫夫正準備送孩子上學去。
清早下起了大雨,約翰早已把車停妥在門外等候,安德魯(左)撐著傘護著喬治(右),兩夫夫正準備送孩子上學去。
安德魯出生在紐約中產階級家庭,下有一弟,父親由律師轉行生技業,母親是小學老師。
2歲時,他被診斷出讀寫障礙,就算全神貫注,仍會拼錯或漏寫字母,母親用奧運選手的規格教他練發音,以遊戲引導他讀書識字。他說,即便至今也還沒完全改善。6歲,被紐約11間學校拒收,最後勉強擠進體制,一路考上耶魯大學英文系、劍橋大學文學碩士、心理學博士。克服讀寫障礙的經歷讓母親深信,孩子一切「異常」都能矯正,包括性向。

直到遇見他 尋找幸福的感覺

1973年,美國將同性戀自《精神疾病診斷手冊》除名,恐同浪潮猶未退去,《斷背山》的壓抑背景正是60至80年代的美國。1994年,《紐約客》做了一項民調,請父母二選一:生下同性戀孩子,功成名就而有知心伴侶及後代,抑或生下異性戀孩子,未婚或婚姻失敗而沒有後代?三分之二的父母選了後者。
7歲,安德魯成天捧著書,不愛運動,偏愛粉紅色,陰柔氣質令母親不安。校車上,男同學交換棒球卡,他大聊歌劇,很快的,有人叫他「玻璃」「娘炮」;上科學課,老師冷不防譏諷:「所有男同性戀都會大便失禁,因為肛門括約肌受損傷。」高中畢業前,他因為害怕眾人眼光甚至不敢涉足校園餐廳。
13歲,他試圖「改邪歸正」,買來《花花公子》練習性幻想,痛苦地想自盡。17歲,第一次和陌生男人發生性關係,又抱持罪惡感尋求密醫,跟各式各樣的女人「性交治療」半年,終能坦然面對女體,交了女友。
然而慾望偏往險路鑽,難以自欺,23歲,他向母親出櫃,得到天崩地裂的回應:「我真希望這不是真的,好令人沮喪!你知道你正在放棄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嗎?不能擁有小孩、不能有自己的家庭,你不該一心想滿足短期的性需求,你應該可以做得比這更好啊。」父親為難地說:「不要刺激你媽,這對她來說不容易。」
他說,如果家人當時更接受他一點,結局或恐不同,「那些話的背後用意其實是:『我們希望你能過得幸福快樂』,但他們卻說不出口。母親知道我是同志沒多久就走了,而父親到後來展現無比的支持與愛護,替我辦了難忘又美麗的婚禮。」
這天是美國筆會的慶典(the PEN America gala),雞尾酒會上,眾多作家雲集、寒暄,身為主席的安德魯,待會兒準備上台致詞。
2001年,安德魯邂逅大他11歲的約翰‧哈比其(John Habich)。2007年二人在英格蘭Althorp註記同婚伴侶儀式,2年後又在美國康乃狄克州公證,當時這是少數承認同志婚姻的州。2015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同性婚姻受憲法保障,是繼加拿大之後第二個同婚合法化的北美國家。
相識16年,結婚近10年,王子與王子結婚後,是否永遠幸福快樂?約翰出身威斯康辛州的工人家庭,大學畢業後,在明尼阿波里斯的科學新聞報工作,和安德魯交往不久,移居紐約。起初衝突不絕,小至裝潢擺設,大至捐精生子,直到去做伴侶諮商,終於找出相處之道。約翰說:「安德魯是一個非常神奇優秀的聆聽者,在婚姻裡,彼此傾聽很重要。我們也不亂挑對方毛病,不會習慣性批判對方,很早就開始學習跟對方說對不起。」

當了爸爸後 感受最偉大的愛

2007年,安德魯(右)和約翰(左)在英格蘭Althorp註記同婚伴侶儀式時,拍下了鄭重的婚紗紀念照。2年後,又在美國公證結婚。(Hugo Burnand攝)
安德魯說,他感受過最偉大的愛,就在他和母親之間,因此很渴望有自己的孩子,再次感受那股愛。2009年,安德魯提供精子,約翰的女同志摯友Laura Scher提供卵子兼代理孕母,生下喬治(George Charles Habich Solomon)。
在此之前,約翰亦曾捐精給Laura和她的女伴,生下一對兒女,最大的近17歲。安德魯亦在大學閨密Blaine Smith的請託下捐精,生下一個女兒─也就是說,他們總共3個家庭、6個父母、4個小孩,是貨真價實的多元成家。他說:「雖然像我這樣的家庭不被世俗所允許,但我不接受減法的愛,只接受加法的愛。」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4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