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郊遊》時,蔡明亮將高俊宏的繪畫概念融入,也常對高俊宏說,「我們來拍一個造型的電影,這同時也是個手工電影。」而在廢墟取景的《家在蘭若寺》,就是實踐這種想法的實驗。
高俊宏說,廢墟的空間有種鬼魅感,好像會飄,但《家在蘭若寺》如果專注在廢墟,會和《郊遊》很像,所以重點改在《玄奘》後開發的「紙的語言」:紙的斷裂、破碎、飄飛等。「多了紙,好像多了新的生命,從牆裡長出來。」
劇組在廢墟牆面、樓梯間貼上層層紙片,一天要5、6人、甚至7、8人來糊,花了1個月。牆上的紙遇到下雨、漏水,一直在變,或是糊到像面具那麼厚,可以撕開、撐起,久了就產生不同面貌,非常可觀。細膩的手工製作場景都靠慢慢摸索,有一次試驗火燒紙,竟一把火,燒個精光,貼了半個月的成果,全部歸零。這才學到火燒前得噴水、讓紙濕透,燃燒慢,也易控制。
《家在蘭若寺》的場景在蔡明亮、高俊宏與李天爵的聯手打造下,做出劇場感。「你知道這是廢墟,但它讓人覺得是個不知道在哪的空間,這也是我拍《家在蘭若寺》很想做的一個部分,就是『造型』。電影中每個東西都似真似假、有創造性。」蔡明亮利用VR獨特的空間感,發揮場景的整體造型,不講故事,以視覺刺激觀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