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8 08:00 臺北時間

【鏡評】衛生紙搶購一空之後

mm-logo
時事
【鏡評】衛生紙搶購一空之後
匪夷所思的衛生紙安屎之亂,讓台灣再度成為國際媒體報導的焦點,通貨膨脹是個無法駕馭的猛獸,在媒體與網路社群炒作下,搶購衛生紙似乎點燃了通貨膨脹的熊熊烈火,即將把經濟帶向一日三市、搶米搶油的悲慘地獄。
這個事件引發國際媒體關注,例如英國BBC以《台灣的衛生紙恐慌》為題報導了搶購大賣場衛生紙的事件,採訪政府與永豐餘談了因應對策,說台灣現象是受到全球紙漿價格上漲的衝擊所致,但是BBC說:「雖然你可以猜測,原物料上漲會引發全球性的衛生紙漲價,但是漲價恐慌的報導,台灣是絕無僅有的例子。」
的確,歐美日中央銀行多年堅持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政策,追求的就是二%的通貨膨脹目標,新任央行總裁楊金龍也說:「一個國家維持溫和通膨,是一件好事。」衛生紙漲價10%,對整體物價指數的影響也就0.06%,而且新台幣匯率升值就把漲價壓力化解掉了。台灣媒體太弱智,把衛生紙漲價跟惡性通膨畫上等號,製造了一場全球唯一的搶購新聞,可笑,可笑,太可笑。
當前全球真正的大趨勢,是各國央行將要結束零利率政策,美國的物價有溫和回升的趨勢,剛剛回到2%的目標,甚至,新任聯準會主席鮑威爾還在考慮,是否要將通貨膨脹的政策目標,再往上拉升到2.5%,讓子彈再飛遠一點。日本與歐洲的經濟雖然開始復甦,物價仍然趴在地板,日歐央行縮減資產負債表、調升利息的步調,還落在美國之後。
簡單來說,全球根本沒有台灣媒體炒作的那種通貨膨脹,各國央行都還希望物價能夠多漲一點,連前幾年物價拚命漲的中國大陸,CPI年增率都逐步下滑了,遑論匯率升值、薪資溫和增長的台灣。目前美國聯準會與各國央行,都還在繼續努力提高市場對通貨膨脹的預期,這是當前全球貨幣政策的主旋律。
雖然沒有通貨膨脹的憂慮,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升息政策則是非常確定的,鮑威爾升息不是為了壓制通貨膨脹,而是經過9年的超級量化寬鬆,金融資產、特別是股票與債券價格漲得太厲害,如果不壓一壓,後面很容易出現崩盤與泡沫,低利率時間太長,資金在金融市場投機,熱錢規模越滾越大,不利於經濟穩定復甦。
所以,忘掉衛生紙漲價這回事吧,真正該擔心的是您手中的股票與債券投資。央行升息已啟動,債券利率回升是必然的趨勢,問題只在美國10年期國債的目標區在3%或是3.5%;至於股票,鮑威爾當然沒有意思要觸發崩盤,也一定以金融穩定為首要目標,但是漲多的股票應該回檔整理,也是無須懷疑的政策目標,不必大驚小怪。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