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規模龐大,《傀儡花》從集資到拍攝始終被業界看衰,卻促使曹瑞原接下挑戰。他認為,儘管現今台灣影視產業無法支撐大河劇的規模,但勇於突破才能開啟新局,也唯有述說自己的故事,才能面對全球市場的競爭與挑戰。
1867年美國商船「羅妹號」在恆春半島外海發生船難,13人漂流上岸後因誤闖原住民領地遭殺害,引起美國與大清國之間的緊張。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前往調查,與排灣族頭目Tou-ke-tok(漢名卓杞篤)協商,事涉西方人、漢人與原住民的文化差異與芥蒂,該如何尋求共識?這個匯聚各方人馬的歷史事件,影響日後台灣的命運,亦成為陳耀昌小說《傀儡花》的故事背景,改編的大河劇將於明年3月開拍。
「大河劇」泛指長篇歷史電視劇,1963年日本NHK製作一系列改編自家族世系的「大河小說」(法文roman-fleuve)而有此名稱。大河劇因著重史實、講究考證、製作嚴謹,規模及成本較一般戲劇高出許多,例如宮崎葵主演的日劇《篤姬》、李英愛主演的韓劇《大長今》均為大河劇指標,除締造國內外高收視率,也為拍攝地帶來巨額觀光收益。
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於2000年任文建會主委時期,與公視合作《寒夜》《風中緋櫻:霧社事件》等符合大河劇精神的歷史劇。3年前,她與侯孝賢等人時任公廣集團董事期間,在節目諮詢委員會中致力推動台灣大河劇,卻礙於經費無法成案,直到去年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支持下,《傀儡花》才得以成案並招標委外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