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9 13:21 臺北時間

廖慶松45年功力 看毛片就知道導演與女主角談戀愛

mm-logo
娛樂
資深剪接師廖慶松發展出一套獨到的剪接哲學。
資深剪接師廖慶松發展出一套獨到的剪接哲學。
曾獲國家文藝獎、金馬獎特別貢獻獎的資深剪接師廖慶松,除了剪接工作,也擔任製片、導演與編劇等,對電影有全盤的認識,並發展出一套獨到的剪接哲學。
廖慶松表示,他開始剪接電影之前通常會先看劇本,但有時覺得直接看毛片會有更完整的了解。他坦言:「看侯孝賢導演的的片子,有時光是看片就是一個多禮拜,每天看10幾個小時,看到你會崩潰。」問他是否會邊看片、邊做筆記?他說,「有時會,但後來發現做筆記有時還是會有點影響,乾脆讓別人筆記,我看就好。」
廖慶松強調:「如果很專注看片,多少萬呎都會有記住,這是職業。但影片對我來說只要看過,很快就在腦海裡儲藏,所以剪接時,只要剪到味道一樣的東西,畫面自動就出來,記都不用記就知道哪邊可以用。專注看片比記筆記重要,這是經驗。」
廖慶松(左)早年在中影公司時期就與導演侯孝賢(右)熟識,兩人一直合作至今。(廖慶松提供)
剪接牽涉敘事方法與節奏,如何調整影片次序與決定節奏快慢?廖慶松說,「剪接時會考慮到的第一個是劇本、第二個是導演怎麼想與怎麼拍、第三個是拍出來究竟是什麼,這一點也最重要。劇本或導演的想法都比較主觀,只有拍出來的影片因為是成像、最客觀,所以我常會以拍出來的影片為主,也最務實。」
廖慶松認為:「影片像導演生出來的小孩,但有影片自己的個性,因為從文字轉化到影像,中間太多因素會改變,包括金錢、演員、甚至連演員的情緒也會改變畫面。」從事剪接工作超過45年的廖慶松,可以從觀察毛片發現許多細微的差別,連現場發生了什麼事情都可以看出來。「影片就像鏡子一樣,可以反映出拍攝現場。有時看到影片拍得感覺很亂,一問就聽人說,那天導演不開心;或是導演和女主角談戀愛,你會發現演員怎麼突然演得很飛揚、和之前不太一樣,這些都是經驗。」
在剪接時,廖慶松以一個非常嚴格的觀眾自居,仔細觀察、體會影片。他形容,拍完之後的毛片,就像一個成長中的小孩,已經有屬於自己的性格。它只是透過導演的想法產生,但不屬於導演原來的東西。而對待這些尚未成型的影片,也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廖慶松半開玩笑地說:「如果你以為你是上帝、是老爸,這種心態會讓你的兒子聽都不聽你一句話。剪接者面對準備剪接的影片,完全就像爸爸與兒子相處的道理,就是要平等客觀、還有同理心。它就是一個人,你對待一個人,要好好和它談,它才會告訴你它是什麼樣子。」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