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尋找最佳管理方式,近幾年不管東西方,都不乏非典型的企業和管理哲學浮現,其中在日本,京瓷創辦人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靠著把大公司打散成自負盈虧的小單位,曾寫下讓日本航空起死回生的傳奇案例。
不過京瓷的「阿米巴」仍是以部門為單位,部門內部的員工之間,還有有可能互鬥,或是偷懶搭便車。這時候有人會想:如果「自負盈虧」真的那麼好,那何不乾脆讓公司每個員工都像個體戶,付錢發包給其他同事,同時接單收取服務費用,變成一個徹底的內部「自由市場經濟」,豈不就能消弭「內耗」,達到效率極大化?
事實上,真有人做了這樣的嘗試。這個人是日本半導體機具設備廠Disco的內藤敏夫,而他也真的辦到了。
走進Disco,你會發現每樣東西都是「有價」的。下雨天衝進公司,想找地方放雨傘?不好意思,傘架要收費。想坐在電腦前打報告?沒問題,但辦公桌要算錢,電腦,也是用租的。就連開會的會議室也不是免費的;想借的話?一小時換算成台幣大約要3,000元。
「像是我們今天借了這間會議室,還有請內藤先生來接受你們的訪問,都要花費Will幣(Disco內部的交易貨幣,與日幣等值),」Disco公關主任告訴彭博社的記者:「但等你們的報導刊出之後,我就可以因為報導產生的宣傳效益,收到Will幣作為報酬。」
過去8年,靠著這一套迥異於其他企業、一般人難以想像的「超透明」制度,Disco寫下了亮眼的經營績效:營業利潤率從16%上升到26%,堪稱同業翹楚,而公司股價則在這段期間翻漲3倍,市值飆上50億美金;至於Disco的薪酬更令人眼紅,全體員工平均一年薪資超過270萬台幣,是日本平均薪資的2倍。
就連日本政府都對Disco特殊的管理方式表示肯定,頒獎表揚Disco創造了「理想工作環境」。
資料來源:Bloomberg, Financial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