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制度的核心,是一整套把所有公司資產、生產程序、內部作業,和相關服務都標上價格的資料庫,以及一組能追蹤員工對公司營收貢獻的查核系統。每個員工進公司時都會拿到一份底薪,但真正主要的收入,是來自公司和員工之間以「Will幣」計價的內部交易。
每一季,上層主管會撥一定數量Will幣給各部門,作為該季工作任務的預算,接著就開放競標,部門內員工可以透過手機app,針對想承接的任務進行投標;換句話說,每一個人都是一家自負盈虧的小公司。
而為了完成指派的工作,各部門必須相互下單,付費給其他單位。舉例來說:業務部門想要交貨給客戶,就得先下訂單給工廠;而工廠員工為了生產,又必須委託工程師做產品設計。而一旦產品成功賣出後,公司拿到了貨款,這筆錢就會回流到每個生產作業的協力部門和員工的口袋裡,包含人事、行政、公關、IT這些輔助單位。
員工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易,賺取額外的收入,例如A員工的孩子明天要代表學校出賽,A員工想去替孩子加油,便可支付一定數額Will幣,請B同事代為完成當天的工作。某個專案小組若缺少軟體人才,或是突然收到外國傳來的文件,須要翻譯,也可以開出價碼,發包給想賺外快的其他同事。
「我們等於是在公司裡打造了一塊自由貿易區,就像是現實世界裡的自由市場一樣,」替Disco設計出這套制度的內藤敏夫說:「工作應該是每個人自願去做的,而不是一個命令一個動作。」
有趣的是,根據內藤敏夫的說法,如果一項部門開出來的工作沒有人競標,通常也意味著那項工作根本不須要去做。另外,如果有主管濫用競標系統,遂行一己之私,也會遭到部門員工的唾棄,因為Disco允許員工請調,所有人都可以自由選擇要在哪一位主管底下工作。
資料來源:Bloomberg, Financial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