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還有一個比ETF更簡單、賺更多的傻瓜發財術,就是直接買入並且持有台積電。過去5年台股漲升最大的動能,就來自台積電,以2014年11月底為基準,5年來台股加權指數漲幅28.2%,而台積電作為台股權值最大的火車頭,累積漲幅則高達145.7%,同樣的傻瓜投資,持有台積電的5年報酬率,是加權指數的5倍多!
一個銅板總有兩面,與這個簡單的賺錢術並存的反面,則是絕大多數的上市公司表現都遠遠落後,台積電這麼大的股本漲了1.5倍,但是整體指數卻只漲不到3成,不靠專家的計算也能得知,大多數上市公司淪為市場的拖油瓶,跑輸大盤。
資源向市場龍頭集中,大者恆大,是全世界共通的現象。法國興業銀行首席計量策略師Andrew Lapthorne採樣全球1.6萬多家中大型股票上市公司,計算他們過去2年的投資報酬率,發現只有不到20%的上市公司股價跑贏史坦普五百指數,也就是說,有高達8成的上市公司的投資報酬率落後大盤。
我們用常識來推想,股價指數代表整個市場,似乎應該要有5成公司跑贏指數,另外5成跑輸,但是真實的世界卻不是這樣,從2011年起,也就是歐美央行啟動量化寬鬆(QE)狂印鈔票之後,資金就一直往龍頭公司集中,跑贏大盤的公司比例都低於5成,從2017年12月至今,勝利組比例更從4成一路減少到剩下2成。
而且,這些勝利組的公司,高比例都是大型的產業龍頭。以2,000家上市公司組成的美國羅素2000指數(Russell 2000),與市值最高的50間大型股組成的羅素50指數來比較,資源朝向龍頭股集中的大者恆大的現象,已經持續超過10年,中小型股指數從2006年之後,表現就沒贏過大型股指數,過去5年的報酬率,買進大型股50指數可以多賺近5成。
既然有高達8成的上市公司,投資報酬率都輸給大盤,那麼投資專家建議的直接買進ETF指數型基金的策略,就是簡單又合理的邏輯了,甚至再進一步推想,為何不乾脆就買台積電,或是羅素50龍頭企業指數,同樣的策略,不是會賺得更多嗎?
〈鏡評〉無意做投資建議,而是對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感到憂心,我們觀察到,所有國家的內部資源,都向首都的「蛋黃區」集中;所有產業的人才、資金、技術,都向龍頭企業集中;而整個地球的資源,也同時向G7國家集中,當「不患寡,而患不均」成為主流趨勢,過度集中的資源會不會有瞬間潰決的一天,的確是合理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