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青海牧民家庭的萬瑪才旦,從小喜歡電影,但沒機會學習電影,也因家裡的條件與大環境等因素不太敢想。1980年代中期,他先考上專門培養小學老師的師專,畢業後當了4年的小學老師,接著又考進蘭州西北民族大學。「那時大學生很少,我當老師的時候,小學裡幾乎沒一個大學文憑的老師。我快去考大學那年,有個大學畢業生分到我們那個地方,很多老師都很驚訝。」
萬瑪才旦在大學學藏語言文學專業,「畢業之後很難找到相對應的崗位,只能去個行政單位,在那裡待了4、5年。當時崗位不適合自己,所以又讀了藏漢翻譯碩士。碩士班第2、3年級要開始寫畢業論文,我們到北京實習,我有機會去北京電影學院參觀,看到招生簡章,也問了一下學校的情況。」
參觀北京電影學院後,萬瑪才旦因為有朋友在一個基金會工作,得知該基金會扶植一些學生,專門學習藏區相對比較稀缺的專業。獲得這項訊息,萬瑪才旦就提出希望學習電影的資助申請。由於當時非常少人在藏區拍電影,萬瑪才旦的申請很快就下來,獲得批准,他也在碩士班第3年一邊寫論文、一邊去北京電影學院上課。
小時候萬瑪才旦的家在安多藏區一個半農半牧的地方,山上草原可以放牧、山下田地則可耕種。因家在黃河邊上,小學時中國大陸國家水電部在村裡設有一個局,因附近修水電站,來了約200名職工住在村裡,他們經常會在禮堂放電影,那時他還看了卓別林的《摩登時代》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