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紓困案大多設定3個月期限,在6、7月陸續到期後,得再推出新的紓困方案來維持經濟的基本運轉。要避免企業大量破產與裁員、要避免失業人口造成社會動盪,各國政府將無可避免地推出「二次紓困」,美國政府帶頭,歐洲各國、英國、日本、中國與台灣都得跟進。
問題是,大家對「二次紓困」過度樂觀,美國眾議院在5月15日通過金額3兆美元的HEROES Act,川普總統最近也多次表明一定會支持2次紓困,美國3千多萬名失業勞工都想繼續爽領失業金,股票投資人等著聯準會印鈔票來拉股價,大家忘了當今的經濟衰退就是躺在加護病房裡的重症病人,表面的紅潤是假象,接滿氧氣、藥管、點滴、鼻胃管的病人到底要怎樣才能下床走路,10個醫生會有11種意見,光是討論二次紓困該用什麼藥、該拔哪幾根管子,政客、媒體、經濟學家們就會吵成一團。
美國的二次紓困有強大的時間壓力,8月8日參議院休會之前一定得完成,然後政客們會拿著紓困金回鄉競選,衝刺11月3日投票的全國大選。紓困法案的主導權在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籍的米奇‧麥康諾(Mitch McConnell)已經表明,5月中旬在眾議院通過的HEROES法案不作準,所有二次紓困的政策草案「都會從我辦公室出去」。
麥康諾知道川普與拜登不可能找到共識,共和與民主兩黨意見分歧,各州的議員也有各自的盤算,實際上無法理性辯論,麥康諾的策略是用時間壓力來迫使各方退讓,壓力鍋會放在7月20日到月底的11天會期,到時得靠極端的政治壓力來迫使反對者退讓,可能出現令人意外的衝突。
台灣在7月靠著3倍振興券蒙混過關,但是大家都知道這個遊戲只是政治花招,窒息的觀光產業裁員倒閉浪潮已經無可避免,進出口貿易衰退、工具機銷售腰斬、紡織業國外訂單枯竭、大學畢業新鮮人找不到工作等問題,都不是3倍振興券可以解決的,行政院長蘇貞昌與官員龔明鑫等人得再想奇招,才能熬到年底。由於上半年政府稅收大減,又花掉超過兆元的紓困金,財政部的國庫收支惡化,下半年的二次紓困,可能得動用中央銀行來作台灣版的量化寬鬆。
紓困如同作戰,也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二次紓困的難度比3月那次更高,大家要戒慎恐懼、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