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掌鴻海營運後,便不斷思索如何將集團研發做得更有效率,成立鴻海研究院就是其中一個方案,讓事業群專注於產品研發,將技術研發提升到研究院負責,研究院專注研發,不受到市場因素影響。」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揭牌儀式後,接受媒體聯訪時談到為何要成立鴻海研究院的關鍵。
談到研究院成立與過去的不同,劉揚偉表示,就算鴻海過去非常強調研發,原先由各事業群負責。但做生意就像打仗、狀況變幻無常,常必須不斷向市場靠攏,導致原先投入資源被迫中斷。這也使得過去與台灣及美國大專院校合作,常使合作單位感到鴻海合作「有一波沒一波」的原因。
為何花了半年多的時間才揭牌?劉揚偉透露,主要是要找好的人才、花時間找對的人,光尋覓執行長就花費很多時間,而且這些人也都需要時間考慮選擇放下手邊既有成果、轉而接受挑戰,像是接任量子計算研究所長的謝明修就是從澳洲舉家搬回台灣。
對於研究院跟事業單位的差別,劉揚偉認為,前者的存在是創造差異化價值,後者則是做買賣。「就像護國神山(台積電)毛利率50%以上,等於是做1個賣1個;鴻海毛利率再怎麼節省,都沒辦法把毛利率從7%提升到10%,因此未來要從提升技術下手,就跟研究院有很大關係。」
劉揚偉強調,鴻海研究院不會有「產品」,但會全心放在開發產品用的核心技術,包括電動車、數位健康、機械人、人工智慧、高速運算、半導體在內的「3+3」產業技術。
此次鴻海研究院成立,是劉揚偉為鴻海集團強攻「3+3」產業轉型的重要步驟,將設立五大研究所,聚焦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資通安全及量子計算的應用布局,主要專注於未來3到7年的前瞻技術研發,將招募200名科研人才與專家,未來研究所將成為與鴻海各事業單位打造技術的交流平台。
「來自集團人員比重不會超過一半、約25%即可,將擔任與集團內部溝通管道,75%希望自外部延攬,讓新血加入激發不同想法。至於研究所的預算,我沒有設定上限。」劉揚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