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本刊實訪新北市蘆洲區,來到距離捷運三民高中站約400公尺處,一棟占地百坪、鋪著洗石子外牆的灰色透天厝映入眼簾,三層樓高的建築長著20多扇窗,裡頭卻是一片漆黑,原來,底下入口全被整排綠色鐵皮圍了起來。附近鄰居說,地主原本找建商合建,想蓋一棟10層樓高的大樓,沒想到建商財務出狀況,去年竟選擇跑路,該案最後遭銀行拍賣,讓這位地主血本無歸,「聽說和最近缺工、缺料,成本一直增加也有關係,那建商乾脆不蓋了。」
被問起這波中小建商的「跑路潮」,有建商高層私下坦言,確實不少同業打算跑路,都來問自己要不要承接蓋到一半的建案。「一旦建商打算退場,首選是把案子盤給同業,如果盤不出去,又不想繼續繳土地貸款利息的話,就乾脆跑路。所以市場上才會有很多所謂的『一案建商』,倒了沒關係,換個名字重來就是,是房地產界常見的手法。」該建商高層說。
來到位於台北市環河南路知名的「五金一條街」,洛陽停車場旁原本有一棟3層樓的紅色建築,一樓租給一家冷凍設備公司,約4年前,20多名地主決定和建商合建後拆除,如今是一塊300多坪的空地。本刊詢問對面五金行的老闆「為何這塊地空著不蓋?」原來是建商當初高估市場行情,去年發現營建成本不斷上漲,開始不按時繳納銀行融資的利息,最終跑路,目前已有大型建商接手,「不過,聽說新建商對原本的合建條件很有意見,到現在都還在重談,可能還要一段時間才會開始蓋(新大樓)吧。」五金行老闆說。
繼續沿著「五金一條街」往南走約1公里路程,一塊空地前,白色鐵門上寫著大大的營造字樣,據悉前一手建商取得建照後,2年前一度打算動工,沒多久就決定停工,去年更果斷收手,將整個案子盤給了另一家建商。一名曾評估過該案的建商高層透露,「最早整合該案的建商也是地主之一,當初價格買在高點,未來每坪至少要賣到75萬以上才有利潤。以那個基地的位置、規模來說,要在萬華區賣到如此高價恐怕不容易。」
一旁的店鋪老闆也說自己耳聞此事,還透露新接手的建商正打算擴大整合。「我的一個親戚住在後面,去年底房子也賣給他們(新建商)了,應該是要繼續收購周邊的土地,可能想蓋更大規模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