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富郭台銘為何砸下50億元入股台康生技,一直是過去一段時間,生技界熱議的話題。台康有2項主要的業務,一個是生物製劑委託開發製造(CDMO),另一個則是生物相似藥研發;基本上,2項業務的成長性都偏向樂觀。
而根據VisionGian 2017年研究顯示,全球生物相似藥市場規模2014年約25億美元,預估2027年將增至400億美元,以平均20%的年複合成長率增長。因為成長率相當驚人,專家研判,郭台銘應該是看上台康生物相似藥業務日後會有爆發性的成長。
事實上,全球生技製藥大廠也都看到生物相似藥的龐大潛力,就連生物藥的原廠安進(Amgen)、輝瑞(Pfizer)、默沙東(Merck)及學名藥大廠梯瓦(Teva)等全球指標性的藥廠,都加入戰局。而韓國的三星生物(Samsung Biologics)、賽特瑞恩(Celltrion),以及中國的藥明康德等也紛紛跟進、卡好位置。近期,輝瑞中止在中國的生物相似藥生產計畫,藥明康德馬上順勢接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銷售額達204億美元拿下「藥王」寶座、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適應症的Humira(復邁),專利保護將於2023年失效,包括安進(Amgen)、山德士(Sandoz)等業者,早已磨刀霍霍,等著搶食大餅。這場Humira藥王之戰,勢必引發全球生物相似藥新一波的熱潮。
生技界人士不約而同指出,台灣業者若要站穩生物相似藥這一波浪頭,須避免與安進等國際大廠正面對決;尤其是以研發紅血球生成素(EPO)一戰成名的安進,早在2019年就宣示,將利用其世界一流的生物製劑開發和製造能力,建造品牌化的生物相似藥業務。
台灣現有多家生技廠商布局生物相似藥領域,其中泰福生技的TX01已進入申請藥證階段,而台康EG12014(原廠藥物Herceptin®)人體三期臨床試驗,指標數據分析結果也達生物相等性標準,2家公司被視為台灣生物相似藥界的領頭羊,而泰福生物相似藥上市的進度稍稍領先台康。
泰福執行長陳林正表示,泰福即將陸續上市的3款生物相似藥,市場規模加總約60億美元,泰福的計畫是未來新產品上市後,能拿下7%至12%的市占率,若順利達成就有一定的收入與獲利回報。
至於泰福要如何達成作戰目標,陳林正說,經營生物相似藥市場是門學問,必須考慮市場未來規模、發展時間與成本、競爭狀況等,所有因素都納入考慮後,接著就是針對選定的市場採取合適的策略。泰福不在價格上硬碰硬,針對與原廠之間專利訴訟的風險、問題,產品推出時程不當出頭鳥,同時專注未被同業精準服務的市場區塊。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生技醫療產業負責人虞成全表示,從美國歷任總統都大砍醫療支出的趨勢來看,大幅使用較便宜且療效等同的癌症生物相似藥勢在必行。而除了美國之外,生物相似藥品在新興市場也有很大的成長潛力。或許,也是台灣生物相似藥業者可以著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