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3 05:58 臺北時間

【台廠猛追捕碳潮3】中鋼攜手成大減碳 老董發豪語:助石化業創800億產值

mm-logo
財經理財
中鋼發起的鋼化聯產要建置全台第一套示範產線,預計每年減碳24萬噸,合作對象就是成大。圖為中鋼董事長翁朝棟。
中鋼發起的鋼化聯產要建置全台第一套示範產線,預計每年減碳24萬噸,合作對象就是成大。圖為中鋼董事長翁朝棟。
根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Fortune Businessin Sights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碳捕獲和封存市場規模為17.5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61.3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約19.2%。國內除排碳大戶如台塑,中鋼、中油和長春石化更共組「鋼化聯產」,並找上成大合作碳捕捉技術。
其實,從特斯拉馬斯克豪擲重金鼓勵開發碳捕捉技術,到台積電、台塑、台泥、中鋼等大企業紛紛投入碳中和,背後的關鍵就在於全球吹起減碳、甚至零碳的風潮。
「一方面是因為歐盟等可能祭出碳稅(carbon tax),對生產高汙染(排放量)產品的外國企業課稅,以補償歐洲企業因減排而受損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則是像蘋果、Nike等國際品牌大廠紛紛宣示,致力產品碳足跡為零,進而要求供應鏈全面配合。面對這兩道難題,二氧化碳捕獲再利用及封存(CCUS)等減碳技術,成為企業新顯學。」國內研發碳捕捉技術的頂尖專家—成大匯智綠色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陳志勇直言。
中鋼為何如此積極?主要是因,中鋼煉鋼製程會產生大量的高爐氣與轉爐氣,裡頭含有豐富的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可以成為石化業的碳原料,透過化工廠製程再合成為綠色石化原料,如甲醇、甲烷、醋酸等化學品販售,3家業者以異業合作模式,降低石化業者原料成本,也有助2大產業大幅減碳。
據了解,鋼化聯產將採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設立實驗室與先導工廠,掌握生產技術並驗證應用成效;第二階段就要建置全台第一套鋼化聯產示範產線,預計每年減碳24萬噸,合作對象就是成大。
第三階段將擴大碳捕捉的商業應用,中鋼董事長翁樸棟更發出豪語,「未來每年可替產業減碳290萬噸,等於7,45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二氧化碳吸納量,將協助石化業每年創造800億元以上產值。」
中鋼也對本刊透露,近日已和陳志勇著手進行碳捕捉技術的小型合作,對於2025年減碳目標7%,碳排一年減少約88萬噸,積極規劃減碳行動方案。
台灣排碳大戶搶碳捕捉商機,除台塑和台泥,就連中鋼也與中油、長春組鋼化聯盟,力拚碳捕捉後的應用商機。
碳中和追求的最終是「碳」的平衡狀態,涵蓋「零碳排」與「負碳排」2大項。再生能源與氫能發展,最終可達成零碳電力目標,但這些仍不足夠,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工業上仍急切需要負碳排來除掉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
碳捕捉作為「碳吸收」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可以說是碳中和的重要的技術之一。相較於國外全球碳捕存技術應⽤現況,國內廠商的腳步也不曾停歇,急起直追,碳捕捉先導廠運轉成功後,下一步就是拚擴大量產,還有補碳後的多元應用,如同鋼化聯盟將二氧化碳轉化成綠色石化原料,捕碳後的應用是否能做到降低成本,都是未來碳捕捉技術發展商業化的關鍵。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1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