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暮工作室負責人何祥祿分享,找發行商基本還是從對方過往發行的遊戲類型篩選,「如果做動作遊戲,卻找一間都發派對遊戲的發行商,就差太多了。」其次是遊戲風格,有些發行商偏好日式動畫風,有些擅長歐美寫實路線,「若與過去發行作品風格明顯不同,很難想像該如何推廣。」
新創加速器「創夢市集」輔導、投資多組獨立遊戲團隊,總經理傅慧娟表示,近年他們與「台北遊戲開發者論壇」等獨立遊戲圈組織合作,提供部分資金舉辦國際發行商媒合。「台灣缺乏國際發行的能力,我們希望透過資助舉辦媒合,也讓創夢投資的開發者,有機會接觸發行商。」
在雙方有共識合作後,簽約是最後關卡。如果接觸的發行商較多,可能會與2、3間進入合約討論階段,「但就算只與一間洽簽,也很痛苦。」創遊執行長王峻偉解釋,國際發行合約多是英文,而且是法律用語,如何提供資金、銷售分潤、稅務處理、智財權歸屬、續作相關等,細節都要一一檢視。「要與對方來回確認並兼顧開發進度,建議預留數月、甚至半年的時間處理合約。」
關於合約,傅慧娟正評估如何協助開發者。有些發行商會釋出公版合約,「我們希望請律師翻譯、整理出權利、義務等關鍵內容。」然而有很多要逐條討論、甚至不對外公開的合約細節,需要付費諮詢,「創夢投資的團隊,或許能獲得幾次免費服務,機制正在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