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6 05:58 臺北時間

【娛樂透視】《少年》遇撤資又禁映 香港獨立製片為俠義發聲

mm-logo
娛樂
《少年》以香港反送中事件為背景,當時社會瀰漫絕望氛圍,引發年輕人不滿政府、以死明志。(光年映畫提供、翻攝自《少年》預告片)
《少年》以香港反送中事件為背景,當時社會瀰漫絕望氛圍,引發年輕人不滿政府、以死明志。(光年映畫提供、翻攝自《少年》預告片)
現今香港獨立製片工作者的處境日益艱難,以反送中運動為背景的電影《少年》,一度因金主撤資、演員被捕停擺。重啟製作後人力資源有限,攝製過程艱辛,卻被香港當局列為禁片,只得尋求海外上映管道。
《少年》源於真實事件,由任俠、林森執導,為重啟拍攝,任俠與共同編劇、監製陳力行自掏腰包,並剪了一支短片向親友募款,總計成本約港幣60萬元,入圍上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最佳剪輯獎,並獲亞洲電影奈派克獎。
《少年》去年獲頒亞洲電影奈派克獎,來台出席金馬盛會的任俠(右)偕該片演員孫君陶(左)一起領獎。(翻攝自金馬獎臉書)
任俠幾年前以《紙皮婆婆》拿下金馬創投百萬首獎,反送中運動爆發時期,正值該片籌備階段。然而香港社會發生這麼大的事件,身為影像工作者無法置身事外,相較於前線激烈的抗爭,他和林森、陳力行認為,有一群默默奉獻的人不該被遺忘,因此拍成《少年》。
2019年6月,香港民眾抗議政府強行通過修訂引渡逃犯條例,走上街頭,爆發警民衝突,俗稱612事件。之後社會瀰漫絕望氛圍,不滿政府的年輕人以死明志,引發自殺潮。許多民眾自發性組成搜救隊,在社群網路看到意圖輕生者的留言,搜救成員就會街頭巷尾到處尋找,希望能挽救生命。
《少年》以香港反送中事件為背景,當時社會瀰漫絕望氛圍,引發年輕人不滿政府、以死明志。(光年映畫提供、翻攝自《少年》預告片)
這是電影《少年》的故事發想來源,導演任俠、林森和監製陳力行當時也參與不同的搜救行動。剛好有位娛樂圈人士與任俠連繫,希望根據上述事件拍一部劇情長片。對此題材有興趣的任俠答應接手,起初希望儘快寫好故事大綱,參加當年度金馬創投會議找資金,又擔心拍片企劃若提早曝光,會被有心人士破壞,只好放棄。
第二個加入此案的是影評人陳力行,與任俠共同寫劇本,也擔任監製。2人陸續花1個月田調,訪問其他搜救人員,並接觸幾位社工。後者提供一份報告,內容記載不少與自殺案件相關的研究案例,成為創作基礎。
任俠根據田調訪談得知,通常意圖輕生者在宣告想法後5分鐘到1小時是高危險時段,若1小時內安然無恙,黃金救援時間就可延長至4小時,故救援行動大多在2至4小時內結束。
以真實事件為靈感的《少年》,描述一群素昧平生的人自發性組成搜救隊,拯救意圖輕生者。(翻攝自《少年》預告片)
因此任俠和陳力行一開始把故事設定在2小時以內,實際創作卻發現,若依循這框架,沒辦法把故事推到高潮,不得不拉長尋人時間,並且把劇情的高潮點安排在暮色降臨之後,「因為晚上的感覺比較強烈。」重拍時,劇本也必須隨時調整,例如原本有個良心警察角色,後來決定刪掉。
僅拍1週遇上金主無預警撤資被迫停擺,隔年再起,原有團隊已換大半,等同重拍。
任俠(右起)和共同編劇暨監製陳力行自掏腰包重啟拍攝,並與林森共同執導,在克難條件下完成作品。(光年映畫提供)
該片2019年10月首次開拍,最初規劃10天內完成,為搶時效而安排3位導演分頭進行,包括任俠和林森。不料僅拍1週被迫停擺,一是金主無預警撤資,再者是主要演員支援「理大圍城」抗爭活動被捕。隔年9月重新開拍,原有團隊成員已換掉大半,一位導演因故退出,拍好的素材無法使用,再次開工等同重拍。
重新啟動的資金由任俠和陳力行各自拿出積蓄,湊了港幣20萬元。為了向親友募款,他們把前一年拍攝的畫面剪成短片、撰寫企劃書,總共籌到逾港幣30萬元,順利拍完。
因後期製作也需經費,絕望之際抱著姑且一試的想法,到處向政府相關單位投案,「想不到通過了,批給我們港幣20幾萬元。」可惜有2成尾款沒拿到,且作品最終未通過香港電檢審查,禁止在當地公開放映。
他們預期有警察攔查,沒想到每天都遇到,某次來了20、30個,把演員團團圍住。
《少年》第二次拍攝歷時15天,足跡遍及城市各角落,以打游擊方式拍攝,「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困難都遇到。」如一場在彌敦道旁的打架戲,不可能申請到拍片許可,也沒有資源封街,只好偷拍。
拍攝前,工作人員先找到類似街景反覆排練,想好攝影機的位置。開拍當天劇組先畫「逃生路線圖」,並以附近一間地下室速食餐廳當做基地。每拍完一個鏡次,所有人就地解散、到基地會合,然後一起看畫面回放,若需要調整,大家就各自回到拍攝點再拍一次。
由於資源有限,片中的街頭抗爭事件畫面(右圖)是在攝影棚內拍攝(上圖)。(光年映畫提供)
他們也預期會遇到警察攔查,只是沒想到頻率很高,拍15天、每天都遇到。某次來了20、30個防暴警察,把演員團團圍住,所幸最後劇組以正在拍學生作品為由,才被放行。
另一場在後巷、拍劇中角色被警察盤查的戲,任俠客串演警察,不料真的警察也來了。他只好把相關警用道具丟在車底下,與其他演員落荒而逃,等警察走了再接續拍攝。種種驚險的「幕後花絮」精彩度更甚劇情,任俠也感謝演員付出,「他們是拿命來拚。」
由於資源有限,片中的街頭抗爭事件畫面(右圖)是在攝影棚內拍攝(上圖)。(光年映畫提供)
任俠與林森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導演系,林森是大一屆的學長,但任俠的年齡較長。2人在片場一溫柔、一剛烈,恰成互補,此次首度共同執導長片,期間完全沒有爭吵。年輕演員心情易受外界波動干擾,已育有2子的林森扮演慈父角色,安撫他們的情緒。
至於演員口中「很凶」的任俠,自認執導風格完全師承香港導演陳果,「他是香港4大惡人之一,最凶導演名單就有陳果,我是他徒弟,長期薰陶訓練下,難免會沾染一點這樣的習氣。」
任俠因短片《螻蟻》獲香港鮮浪潮短片節公開組最佳導演。(翻攝自freshwave.hk)
《少年》以現實事件發想,任俠和陳力行認為,一群素昧平生的人自發性組成搜救隊、拯救一個陌生人,「有點像發生在現代香港都市的武俠片。」因此剪輯階段初期採類型片的敘事方式,企圖延續香港類型電影的優良傳統。
陳果看了之後,覺得上述版本只有香港人看得懂,偏偏無法在當地公映。為讓世界各地觀眾了解脈絡和事實,建議調整剪輯方向。電影開場畫面揉和紀實與虛構,陳果認為以偽紀錄片的處理手法很好,任俠於是補拍鏡頭,並增添真實抗爭畫面,果然不負師傅教誨,與2位匿名剪輯師一起入圍上屆金馬獎最佳剪輯。
任俠(左起)去年率演員李珮怡和孫君陶出席金馬獎。(翻攝自金馬獎臉書)

驚險執導 任俠

導演、編劇,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導演系畢業,曾任陳果導演的編劇和副導,2018年長片計畫《紙皮婆婆》獲金馬創投百萬首獎。

拿命拍片 林森

編劇、導演,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導演系畢業,長期關注社會議題、參與社會運動,作品涵蓋劇情短片和紀錄片,現任教於香港兆基創意書院電影及錄像藝術科。

致敬俠義 陳力行

影評人、編劇、專欄作家,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王后學院電影研究系畢業、華威大學電影及電視研究碩士,專研經典好萊塢電影、電影評論和電影美學。與任俠、陳浩勤創辦短片創作組織豐美股肥( Phone Made Good Film),擔任《少年》監製和共同編劇。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安心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