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 05:58 臺北時間

【密會解套彰銀案3】裡子面子都要顧 吳東亮其實更在意一件事

mm-logo
財經理財
吳東亮為順利併保德信人壽,對彰銀案態度軟化。
吳東亮為順利併保德信人壽,對彰銀案態度軟化。
讓吳東亮糾葛17年的彰銀經營權案,始於2005年時,政府為解決彰銀呆帳,發起增資,台新金以每股26.12元、總額365億元,取得彰銀22.55%股權,成為彰銀最大股東。
財政部和台新金歷經多次經營權攻防,甚至對簿公堂,直到前年,蘇揆訂下「不放棄彰銀經營權、不讓台新金吃虧」2原則後,財政部和台新金尋求解套,財政部原先安排寶佳集團接手彰銀4.99%持股,每股收購價不超過17.95元,最後因雙方對價格落差太大,寶佳意願不高而正式告吹。
台新金內部曾指出,每股售價要超過21元才划算,「當初買彰銀資金,部分是靠借貸籌措,扣掉利息、時間成本,市價賣絕對賠錢。」但彰銀估算,17年來,台新金拿到彰銀現金股利近110億元,股票股利9.4億股,若以這次雙方和議18.5元計算,約173.9億元,台新金並未虧本。
直到這次由最高法院出面協調,負責調解的阮富枝也多次向財政部、台新金勸說,強調以在「不讓台新金吃虧」前提下,讓雙方和解。不過,除了關鍵價格與股權問題外,其實雙方對和解書內容也有所攻防。
知情人士對本刊透露,「財政部和台新金在3月第二次協商時,台新金提出,和解書須提及感謝台新金經營彰銀期間貢獻,未來雙方有業務合作機會等2項要求。」 財政部為了展現誠意,在4月第三次協商,同意在和解書中載明,感謝台新金和財政部對彰銀貢獻,雙方未來也有進一步合作機會。
對此,親近吳東亮人士解釋,「董事長不滿財政部不曾提及,台新金接手彰銀由虧轉盈,要求和解書上一定要感謝台新金。過去公股行庫舉辦聯貸案,因彰銀案,台新也被排除在外,希望這次化解干戈後,未來也能讓台新參與。」隨著這次最高法院出面調解,糾葛17年的彰銀案,終能畫下句點,正式落幕。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