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漢書評S2EP08】斯萬的「愛情病」——普魯斯特《斯萬之愛》
《斯萬之愛》原是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第一冊《在斯萬家那邊》的一個章節。因為篇幅較長,故事相對獨立,且令人相當印象深刻,不僅曾多次獨立出版成書,亦在1984年改編成電影。
斯萬的愛情故事,發生在《追憶似水年華》的敘事者出生之前。在整部作品裡,像是書中書一般,作為敘事者的情感教育而存在。斯萬這段戀情裡遭遇的甜蜜與煎熬,無法解開的心魔,愛戀中的幻象,都是敘事者將來在與阿爾貝提娜的愛情中將會遭遇的。
《斯萬之愛》描述的,是敘事者一家熟識的斯萬先生年輕時的苦戀,敘事當中充滿幽默,也是《追憶似水年華》中,最有情節起伏的章節。
故事的開端,是在維爾迪蘭家的沙龍裡。這是不屬於上流階級的封閉小圈圈,原來不是故事主人翁斯萬會進出的社交場所。但斯萬迷戀女人,在把上層階級的女子都認識一輪後,他開始被不同階級身份的女子吸引,像是探險一般去追求身份較低的女子。換言之,愛戀,乃始自於陌生本身的吸引力。像是個獵人,卻變成主動踏進陷阱的獵物。
魂牽夢縈的曲子,意外的在這沙龍裡聽到
斯萬剛開始認識時,並不喜歡奧黛特。斯萬認為她不如外界傳言的迷人,然而奧黛特卻主動示好。斯萬這時只當她是眾多女伴中的一位。
只是,在他第一次被奧黛特引薦進維爾迪蘭家的沙龍時,在那裡聽到小提琴手演奏一首奏鳴曲。這首《凡特依奏鳴曲》是他曾在某個地方聽過,卻沒機會知道曲名,魂牽夢縈的曲子。如今終於意外的在這沙龍裡聽到,在音樂中感動的斯萬,將這份柔情投射到了奧黛特身上。這首曲子的美好感受,失而復得的感動,烙印在他對奧黛特的印象裡。這裡的情感,可以用心理學的制約解釋。但也可以說,斯萬在奧黛特身上迷戀的部分,是屬於自己私密的符號。奧黛特聯繫起他這段奇蹟般的美好回憶。
斯萬開始出入這個沙龍。他努力融入,在沙龍這群人的言談、文化中找尋優點。就像他試圖在奧黛特的身上發現美一樣。不過,斯萬真正的陷落,不是在他認識得越深,看到奧黛特更多的本質之後。相反的,是在奧黛特變得讓他無法捉摸之後,斯萬才陷入瘋狂的愛。
這份愛讓斯萬變成另一個人
習慣在沙龍看見奧黛特的斯萬,某一日到訪,卻發現奧黛特已經先行離去。失落的斯萬沿著街不抱希望地尋找奧黛特的身影。終於,斯萬奇蹟般地找到了奧黛特。失而復得的感動再度擄獲了他,這是他的愛情最炙熱甜蜜的時刻,卻同時烙印了痛苦的印記。斯萬開始真正在乎奧黛特,希望維持同樣的熱情,卻進入痛苦的循環。
這份愛讓斯萬變成另一個人,所謂愛戀中的主體。普魯斯特毫不客氣用「疾病」形容。斯萬「已不復之前的他,他已不是單獨一人,一個全新的他與他同在,依附於他、融合在一起,這一個全新的他也許再也無法擺脫,永遠得小心翼翼,猶如對待一個君主或是疾病。然而,自從他感到有個全新的人降臨於他的一刻起,他的生活彷彿更有意思了。」
斯萬對奧黛特患得患失,不斷索取,並總在擔憂愛情變得冷淡。這時,福什維爾伯爵被引薦進入了沙龍,並成為寵兒。看見了福什維爾與奧黛特過從甚密,斯萬便也充滿嫉妒,反倒讓自己在爭風吃醋的地位更加低落。
另外,在兩人愛情岌岌可危的時候,斯萬終於發現奧黛特的另一個本性。奧黛特能夠隨意的撒謊,不經意的說出謊言,彷彿真有此事。但,若奧黛特的本質是善於說謊,那麼他們之間的愛情又如何確認?除了借助從前,回味那首奏鳴曲,回想他們的美好時光,別無他法。
斯萬不願意失去的,不是愛人,而是愛情
美好的一切撤離著他,斯萬不願意失去的,不是愛人,而是愛情,是害怕不再繼續如此愛著奧黛特的自己。因為這意味著曾有過的幸福與甜蜜,以及他如此辛苦的付出與折磨,全變成了幻影。害怕失去,於是付出更多,折磨更多。走到了這階段,維繫愛情的,只剩痛苦。只有讓自己持續感到痛苦,嫉妒,才能感受到愛情依舊存在。弔詭在於,斯萬反而因為嫉妒與痛苦,每一回有機會從愛情中脫離,都因爲心有不甘而不願意輕易放手。
斯萬明白,「他對奧黛特的好奇心之所以讓他感到痛苦,原因還在他自己。」他也清楚,他的「愛情病,已經四處擴散,跟斯萬的種種習慣,跟他的所作所為,跟他的思想、健康、睡眠、生活起居…全都密不可分,若想把它從他身上剝離,勢必要弄得遍體鱗傷:用外科術語來講,他的愛情已經不能手術了。」
斯萬在愛情中無望,又不願放手。終於,某一次意外的聽到奏鳴曲,他才徹底覺悟,這個愛情已經徹底死了。繞了一圈,斯萬最終覺悟,這麼多年,讓他痛苦萬分的女人,付出如此珍貴的愛的對象,其實不是他喜歡的類型。
普魯斯特寫出了愛情的起滅當中的細節
《斯萬之愛》的有趣之處,在於普魯斯特寫出了愛情的起滅當中的細節。裡面沒有驚心動魄的大事件,卻寫盡了愛情當中的各種百轉千迴。人在愛戀當中盲目,不是愛戀的對象有多迷人,而往往是在與自己的迷障共舞。普魯斯特幾乎將愛情中的每個階段,從單純的好奇,到淺嚐愛意,陷入愛情的瞬間,以及進入執迷的情境,都一一描繪。尤其,普魯斯特也許是文學史上最擅長描寫愛情中的苦澀與折磨之處的作家。普魯斯特印證了「沒有不包含痛苦的愛情」這句話。痛苦不僅不是愛情的反面、威脅或缺陷,愛情的痛苦,與甜蜜感或幸福感一樣重要。
藏在這個愛情故事裡的主題,其實是時間。所謂的愛情,是在時間內展開的。而時間並非是有始有終,亦不是單一的累積。我們也許曾跟斯萬一樣,誤以為愛情始終如一,會永遠延續,一旦改變就是變質或不完美。不過,正如普魯斯特所說,「愛情也好,嫉妒也好,其實並不是一個連綿不斷不可分割的激情。它們由無數個相繼的愛情、不同的嫉妒所組成,這些愛情和嫉妒瞬息即逝,但由於不間斷就有一種始終如一的錯覺。」
時間會變化,情感也會。弔詭在於,即使斯萬已經示範過一次,敘事者依然會重蹈覆轍。換句話說,情感教育並不是讓你避免犯錯,免除痛苦。而是在某日親自經歷過,終於對他人曾有過的心境,能夠感同身受,並在這樣的體悟中,能客觀地對待自己的處境,而非沉溺在孤獨且無人能理解的痛苦裡。然後,認清自己情感的形狀,將失去的珍貴記憶再次找回來。
下一集【朱嘉漢書評—小說的情感教育】,我將探討夏目漱石的《心》,歡迎繼續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