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奇景,或許大眾對這間早在16年前便遠赴美國那斯達克(Nasdaq)上市的台廠,有些陌生。
素來低調,不愛走尋常路,總是默默鑽研創新技術的奇景於2001年成立,從只有十幾人的公司,一路擴展至全球約2,000名員工,技術獲得谷歌(Google)認可,以奇景的微型顯示技術,推出轟動國際的AR(擴增實境)眼鏡Google Glass。
一向不愛曝光的奇景光電執行長吳炳昌,罕見地接受本刊專訪。在奇景的台北辦公室拍照時,桌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車用螢幕:集結儀表板和中控台的超長雙聯螢幕、最新抬頭顯示器,甚至連調控冷氣和音響大小的旋鈕,都變成了一顆圓形面板,這些產品都已開始量產,全搭載奇景的驅動IC。
從頂尖超跑法拉利(Ferrari)、藍寶堅尼(Lamborghini)等,到BMW、賓士等豪華車品牌,以及絕大多數陸系車廠都是奇景的客戶。而全球前3大汽車製造商福斯集團(VAG)旗下的福斯(Volkswagen)、奧迪(Audi)、保時捷(Porsche),更是將多數車用驅動IC訂單交給奇景。堅強的客戶陣容,說明奇景的實力,「幾乎很少有車廠沒有用到我們的產品。」吳炳昌說道。
談起奇景如何建立車用驅動IC帝國,吳炳昌思考了一番後,覺得關鍵可能是比多數同業起步早,2005年就開始投入車用市場,擁有「先進」優勢。
「我們一直都耐心耕耘冷門、創新的東西。但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頭殼壞掉了吧?那年車子上幾乎沒有面板,我們公司規模也不大,資源很有限,但一心就栽進去做車用。」吳炳昌嘴上雖自嘲,但臉上表情卻難掩興奮與笑意。
那一年,吳炳昌因緣際會聽到車廠談起對未來螢幕的想像,「現在回想起來,20年前他們描繪就滿準的!我當時覺得不得了,若真的發展起來會很驚人。」於是他親自逐一拜訪Tier 1(車用一級供應商),讓天馬行空的描繪「更具體」,說服自己這是一個有潛力,能投入資源的新市場。
但是當時車用驅動IC市場幾乎被日本半導體大廠壟斷,且100個車廠有100種想法,提出的造型設計、解析度、尺寸大小與傳輸介面都不盡相同,不僅規格混亂、備料複雜,連驗證的流程都相當繁瑣冗長,只能以費工耗時的ASIC(客製化IC)來供應。
即便和日廠資源差距懸殊,只能在競爭者後面追著跑,吳炳昌仍在隔年(2006年)就開出車用IC解決方案,並且送樣、認證接著供應,辛苦換來不錯的評價,讓Tier 1和車廠對奇景這一個新進者留下印象。
2012年,奇景經營團隊突發奇想,為公司迎來改變市場生態的機會。
「做ASIC累個半死。於是團隊想出一個很聰明的辦法—將IC平台標準化。設計一組通用IC,經選用排列組合後就可以支援不同規格、不同需求的面板。」事隔多年,談起此事仍令吳炳昌津津樂道。
奇景提出業界從未有過的概念及做法,但從車廠到Tier 1、面板廠都怕被奇景綁死;因此,吳炳昌只要跟客戶開會,便不厭其煩地遊說對方,採用通用標準化IC,可以帶來大幅減少開發和量產成本、交貨穩定等好處,且只要通過驗證一次,下次再採用在新車上,流程就容易得多。
最後,吳炳昌成功說服了客戶。1間、2間、3間⋯漸漸愈來愈多車廠採用,「對手後來覺得不對勁,也開始跟著我們走,做兼容奇景規格的IC,但為時已晚,奇景市占率飆升很快,一舉躍升世界第一。」吳炳昌說。
2016年,陸系面板廠以「後進者」之姿,與日、韓、台系面板廠競爭車用市場。吳炳昌指出,身為「後進者」,要快速分食大餅,只能選擇最廣為人知、容易過關、通用度也最高的奇景驅動IC。
根據Omdia統計,受惠於中國龐大內需市場,去年陸系面板廠天馬和京東方(BOE)在全球車用面板市占率分居冠、亞軍。據了解,奇景為天馬和京東方最大的驅動IC供應商,在京東方占有率可能一度更高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