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花了1年時間來消化庫存!」原來疫情爆發之初,掀起一波居家健身熱潮,家用運動器材業績一片大好,廠商幾乎天天被追貨。不過,隨著歐美逐步解封,健身房重啟,家用健身器材需求也跟著減緩,健身器材大廠岱宇國際就不諱言說,先前生產的商品,前後花了1年才消化。
相較自產自銷、對市場敏感度較高的岱宇國際,以工具機起家的力山,自7年前拿下與Uber、Airbnb齊名的美國獨角獸派樂騰(Peloton)跑步機訂單後,搖身一變成為健身器材大廠,歷經疫情帶來的家用健身器材需求噴發及驟減,力山營運狀況及股價亦跟著大洗三溫暖,緊接著就得面臨庫存危機,年初甚至有供應商上街頭抗議被力山砍單、積欠貨款,公司面臨倒閉。
台大國企系教授連勇智表示,以健身器材品牌商來說,當發現市場不對勁,要降低生產止血時,真正會出問題的其實是周邊供應商,「這些供應鏈多是如螺絲、鐵工廠等中小企業,他們沒有直接面對市場,在接到大量訂單後,可能一時間累積太多原物料,最後風險承擔及成本壓力其實都在他們身上。」「自行車的組車廠之於供應鏈,也是同樣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