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韓國《財富》雜誌報導,當地最早開始使用VFX技術是在1994年電影《九尾狐》,但直到2017年《與神同行》在亞洲各地開出票房紅盤,外界才注意到韓國特效產業的實力。
近年隨著串流平台興起,連續劇製作費提升,大量使用特效技術,特效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480億韓元(約新台幣11億元),至2020年已達2,000億韓元(約新台幣46億元),且持續擴大。
負責《魷魚遊戲》特效的Gulliver Studios特效公司,去年成為首支獲艾美獎最佳特效獎的亞洲團隊。特效總監鄭在勳獲獎後,透露對韓國特效產業的憂慮及企圖,他說:「動畫人才大多到遊戲產業工作,影視部分成長相對緩慢。我希望《魷魚遊戲》讓更多人看到影視特效的潛力,在地方或中央政府協助下,引進更多人才,能與好萊塢並駕齊驅。」
另一家近期在韓國備受矚目的特效公司為2018年設立的Westworld,該公司負責《魷魚遊戲》的畫面調色,從2019年起即與Netflix合作,主導《Sweet Home》《寧靜海》《殭屍校園》《非常律師禹英禑》,以及金宇彬新劇《末日騎士》等特效製作。
《末日騎士》改編自網路漫畫,故事舞台為2071年的首爾,因彗星撞上地球,朝鮮半島成了沙漠。全劇的完成度取決於特效,Westworld動用180位特效師,歷時10個月打造劇中的末日場景。
特效總監李秉洙(音譯)指出:「最重要的是劇中江南區等首爾街景或地標都和真實世界相同,並非完全架空,但必須經由後製,讓街景變成在沙漠中。」製作特效前,團隊研究氣候變遷狀況與各種質感的沙粒,參考蒙古巴彥扎格及巴彥洪戈爾等地的地形、景象,勾勒故事中的沙漠景觀。
建立《末日騎士》的世界是一大難題,將背景融入真實拍攝畫面也相當耗時。導演曹義錫表示:「剪接時看到的畫面背景都只有藍幕,我必須和特效組詳細討論,才能剪出符合背景的畫面,因此後製非常花時間。」
虛擬鏡頭提升動作戲拍攝效率與準確度,並在虛擬空間中進行。
特效技術除運用在《末日騎士》的背景之外,Westworld也導入「虛擬鏡頭」(Virtual Cam)技術,提升動作戲拍攝效率與準確度。虛擬鏡頭在虛擬空間中進行,以電腦動畫設計出金宇彬和姜有晳對打場面,再利用虛擬鏡頭拍攝。李秉洙說明:「虛擬鏡頭抓取想要的拍攝角度與動線,依照模擬出來的感覺,再做安排調整,並用實體鏡頭正式拍攝,讓作業更精準有效率。」
另一項融合虛實的技術Simulcam,導演詹姆斯卡麥隆拍《阿凡達》即開始使用,但韓國直到製作《Sweet Home》時,才由Westworld首次使用此技術,將虛擬角色結合到真實場景中。尤其劇中角色必須和不同的怪物奮戰,拍攝時得靠Simulcam才能讓演員和虛擬的怪物互動。
韓國逐步引進好萊塢技術,同時也嘗試突破。61歲的崔岷植在連續劇《地下菁英》扮演賭場之王車武湜,需要從30多歲演到50多歲,演技可靠實力克服,但他的外型與聲音則是靠特效技術「回春」(de-aging)調整。
《地下菁英》是全世界首部導入聲音回春技術的戲劇作品。
回春技術又分為視覺和聽覺,製作《魷魚遊戲》的Gulliver Studios主導視覺,去年剛被HYBE娛樂收購的AI語音公司Supertone則負責聽覺。《地下菁英》是全世界首部導入聲音回春技術的戲劇作品,Supertone營運長崔熙度(音譯)強調其難度:「這不是將某人的聲音復原而已,而是用演員演戲時的聲調,將年齡往下調整。」
回春技術必須藉由AI(人工智慧)進行,首先讓AI分析崔岷植年輕時的作品《漢城之月》《白蘭》《原罪犯》,將分析後的數據製作成數個不同的聲音模型,再找出最適合《地下菁英》的版本。
視覺上的回春技術也靠AI,AI先讀取崔岷植過往的作品,再將他的臉部特徵與形象做成資料庫,等到《地下菁英》拍完,AI利用演算法追蹤他所有的動作再進行合成。Gulliver Studios透露,過去多會使用3D技術拍攝,讓演員穿上特殊裝備進行動態捕捉再合成,光準備工作就得花上20天,但導入AI後,一天就能拍50個鏡頭,非常適合有8成場景都在海外拍攝的《地下菁英》。
韓國特效在全球受到矚目,CJ娛樂及韓國三大電信業者之一的SK Telecom,去年接連投資興建虛擬攝影棚。CJ娛樂的虛擬製作舞台(Virtual Production Stage)位於京畿道坡州,占地1,650平方公尺;SK Telecom則在城南打造占地3,050平方公尺的SKTTEAM攝影棚,顯現各大企業對韓國特效產業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