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中關係緊張局勢的加劇,鴻海(富士康)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我們希望(美、中)兩國的領導人能牢記和平與穩定。」16日外媒BBC登出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的專訪,他被BBC記者問到美中關係緊張下,鴻海的因應之道時說。
BBC認為目前兩岸關係緊張,很可能會出現北京試圖封鎖台灣,更糟糕的是入侵台灣。對此,劉揚偉表示,做為一個企業,做為一個執行長,我必須考慮如果最壞的情況。「為讓業務持續,鴻海確實進行一些規劃,安排部分生產線,特別是與國安有關的產品相關的生產線,從中國移往墨西跟越南等地生產。」他說。
BBC報導指出,鴻海是以「美國設計、中國製造」的方式,從台灣一家中小型企業發展成一家年營收2000億美元規模的消費電子產品大廠。鴻海製造蘋果(Apple)超過半數以上的3C產品而聞名全球,同時也為微軟(Microsoft)、Sony、戴爾(Dell)以及亞馬遜(Amazon)等大品牌代工。
面對華府和北京的關係惡化,鴻海集團也發現自己處在尷尬地位。夾在世上兩個最大經濟體間,而兩個對立國家卻都是讓鴻海發家致富的國家。加上鴻海總部身處的台灣,正是地緣政治對抗的前緣與潛在危機的引爆點,是否會影響鴻海過去致富的「美國設計、中國製造」模式?「不是那麼簡單,我認為鴻海依賴於美國設計、中國製造的商業模式,遠遠未結束。」劉揚偉說。
劉揚偉認為,包括中國政府在內,大多數國家都希望像鴻海富這樣的公司繼續在當地經營,因為能創造大量工作就業機會,帶動經濟發展。「到目前為止,其實緊張局勢並未對鴻海帶來壓力。」但當被BBC記者問到西方近期推動「去風險化」的做法,是否會影響鴻海的業務時?劉揚偉則證實,「的確有些海外客戶推動將產線從中國移出,但這些都是由客戶決定,而非鴻海所能左右。」
BBC記者也詢問劉揚偉對於新冠疫情衝擊的看法,尤其是去年中國仍持續嚴格執行清零,廠區內缺乏隔離空間加上Omicron病毒的高感染性,導致大批員工不滿引發抗議,有數以百計的人寧可放棄這份在當地屬於待遇優渥的工作,也要設法離開廠區返鄉。
對此,劉揚偉承認在2022年的鄭州富士康工廠工人騷亂事件,確實應該要以不同方式處理。他強調,如果再次發生類似情況,他將不惜冒著得罪蘋果等大客戶的風險,也會完全停產。
對於劉揚偉接任鴻海董座以來,一直推動的電動車生意,也被外界視為一個大賭注。劉揚偉對BBC記者形容,未來的電動車就是一部大的iPhone,我們對它非常熟悉。「我們認為對鴻海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過去傳統汽車的重心在引擎,但對電動車來說,重心改變為電池與電機。這對鴻海這種科技公司來說,就試種熟悉的語言。」他也再度強調,鴻海希望未來幾年搶占全球5%的電動車市場。
BBC記者形容劉揚偉很有信心會得到回報,就算這是一場賭博。他則向BBC提到,未來在一個地方製造電動車是沒有意義的,區域化生產是非常自然的趨勢,「鴻海集團的汽車工廠,將設在美國俄亥俄州、泰國、印尼甚至印度。」
不過,BBC的文章也點出,雖然鴻海將繼續專注在為客戶生產電子產品,但也許在不遠的未來,鴻海將開始銷售自己的汽車。「不管是生產多樣化,還是供應鏈多元化,都將是鴻海未來發展的關鍵。」劉揚偉對BBC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