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到台灣大學椰林大道拍照,小淨(化名)撐著傘,汽車行經時車速都降到時速20以下,甚至停下,等待我們拍完照。彷彿在校園內,學生的權益高於一切。
今年6月,小淨在網路上串聯發聲,說明就讀台大期間遭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誘導談戀愛,即網文「李明璁受害事件募集」目前四篇證言中的part 1。
心性未成熟 親密關係半推半就
那一年,她大學四年級,新修一門社會系的社會學。「我有朋友在清大修過他的課,他說李明璁很年輕、有趣、新潮,我想說是有多新潮?第一堂課,老師確實穿得比較潮,英倫混日式風格、傑尼斯系的髮型,挑染亞麻綠,會抓,戴個眼鏡,但我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一樣習慣坐在最後面。」
一次課後,小淨隨同學拜訪研究室,她記得:「他的研究室很像IKEA樣品屋,暖黃色的燈,還有一張星球椅,可以整個人躺進去,有一張滿舒服的沙發,鋪木地板,進去還要脫鞋子。書架上有很多書,一整排村上春樹、米蘭.昆德拉,還有電影、搖滾樂,我說:『哇!老師你也有這個。』像這樣聊起來。」老師跟她要了電話和MSN;隔週,李明璁開始對她傾訴心事、約她在研究室看電影,然後親吻她,在研究室的沙發上脫掉她的衣服。
她因沒有性經驗而拒絕了。此後老師變得更熱情,「說很愛我、喜歡我,我突然覺得好像不用跟他確認關係,那個關係就已經存在。」小淨高中念女校,大學也沒有太多認真的戀愛經驗,她覺得師生戀是自由戀愛,沒什麼不可以,何況老師告訴她:「妳快畢業了,我們就不是師生關係了。」短短一個月內,關係就這樣建立了。
「你說是合意的嗎?合意是浮動的,以我來講我是有點半推半就,一個女生在20歲時,根本就是一個連自己都還不太知道自己是誰的階段,要怎麼去分辨這是圈套,還是真的出於我的性自主權和自由意志?何況過去十幾年的國民教育並沒有什麼情感教育,突然到了大學,一切都非常自由。」
小淨說大學時的自己,「當時就是很孤獨、渴望被理解,當一個大家都很崇拜的老師出現,他覺得我很有價值。」「他跟我說,他看到我眼神裡有一種很深層的東西,他感覺到我看似很活躍,但有點像是包了一層很厚的保鮮膜,有點透明,可是看不見裡面,他想問我:『那個很深層的東西是什麼?』我突然覺得,內心深處有什麼東西被看見了。」
合意是浮動的,人類的情感結構也是複雜的,師生間的親密關係要以法律規管,可說難上加難。日前《性別平等教育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全面禁止未成年師生戀,成年部分則僅禁止有教學指導、提供工作等明確權勢關係的師生戀。
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廖元豪指出,限制成年人的性自主權恐有違憲、干預大學校園自治之虞;新增條文第三條「利用不對等之權勢關係」「在性與性別有關之人際互動上,不得發展有違專業倫理之關係」法律定義不夠明確。他擔憂,「由於所謂師生戀被納入『校園性平事件』,今後任何師生友善互動,即使光天化日清清白白,只要有人懷疑、檢舉,不管是惡意攻訐或是顯然誤解,校方一律必須通報並發動繁瑣的性平調查程序,造成無窮困擾。這也可能使得許多老師產生顧忌,減少師生互動,反而減損了學生的學習機會。」
合意難界定 嚴格規範教學倫理
具有性別專業的律師許秀雯支持成年師生戀應有相關規範,但她提醒:「性騷擾、性侵害的處理核心在於保障人的性自主權,以及有關性與性別的尊嚴,因此妨礙性自主、未取得積極同意的違法性認定較無疑問。然而,法律要處理外觀上『合意』的成年人間的師生戀,確實必須非常謹慎釐清介入的正當性基礎,以及介入程度和方式,否則可能導致濫用、或產生否定人們自主性意願的副作用。」
女學生應被視為有自主權的成年人,或是被誘騙的脆弱少女?一直是女性主義的難題。牛津大學女性主義理論教授阿米亞.斯里尼瓦桑(Amia Srinivasan)在《性的正義》第五章〈曖昧不清的仰慕關係:從師生戀、性騷擾看權力控制〉中指出,#MeToo風潮後,倫敦大學多所學院禁止師生戀,是全英國第三所,理由是:師生間的權力差異,使人懷疑學生的同意是否還有意義?她將學生對老師投射的崇拜類比病患對心理分析師的移情愛,她認為一個好老師應把學生的目光轉移到對知識的追求上,而非引導學生與自己發展交往或性關係。她將問題提升到倫理層次:醫病關係有明確的倫理規範,為何教學倫理沒有同樣嚴格的標準?
阿米亞寫道,在一些案例中,老師不需要任何脅迫或交換條件,也許只要為學生朗讀浪漫詩歌,並稱讚她很敏銳,就能把她帶進臥室。她解釋,在社會化過程中,父權結構迫使女學生仰慕值得欽佩的男老師,而女學生處於被支配地位、被視為值得性交的身體。在這樣的性別動態秩序中,男性獲得不成比例的益處,女性則受到不成比例的傷害。
畢業後,小淨脫離校園的保護,開始工作,「要進入社會有一種本能的抗拒,不想那麼快社會化,好像要從小孩變大人,老師的存在讓我覺得,不需要符合社會刻板想像,也可以活得很好。」小淨跟李明璁保持密切的工作往來,一起參與社會運動、一起辦雜誌,「我會覺得自己有用,例如他寫專欄、寫書時會跟我討論一些idea,或是幫忙潤稿,他會說我很有才華,做得很好。」小淨過往沒有得到父母太多肯定,在家中習慣壓抑自己的感受,老師的稱讚讓她開始欣賞自己,「我有一種被肯定的感覺,好像這輩子史無前例,老師這樣一個見多識廣的人這麼肯定我,我應該真的不錯吧?依賴感就愈來愈重。」
權力不對等 壓抑自我檢討傷痕
但傷害同時存在。「那個傷害很幽微,我那時剛開始上班,他會嫌我穿衣服不得體,帶我去買衣服,我覺得自己好像芭比娃娃。他往來的朋友都是文人雅士,我會覺得,天啊!我不能被當成花瓶,不能講話很草包,讓人覺得我沒有念書,我要更漂亮、聰明、言之有物。」交往數年來,李明璁不讓父母知道她的存在,在工作場合稱她助理而非女友,如同冒牌者症候群,她內心總是覺得格格不入,「有時候當他跟別人說我是助理時,我反而覺得很輕鬆。」
她親耳聽過,「有人當著我面,對他說:『好好喔!我以後也要當教授,可以一直帶不同的女學生出門。』當時我心想,所以我是one of 女學生。」她懷疑李明璁跟其他學生、助理有曖昧,「我直接問他,他覺得我疑心病很重,還說:『我每年教那麼多學生,妳都要這樣懷疑嗎?』」
但事件接二連三發生,她發現李明璁不斷劈腿,同時持續情緒勒索,甚至揚言自殺。「他說一時做錯事,希望可以跟我繼續走下去,我反而覺得我要練習寬恕他。我很習慣承擔別人的情緒,所以印象中,我沒有在他面前哭過。」她扮演照顧者,無法表達情緒,若表現出不滿,對方的情緒反應會比她更激烈。
她漸漸發現,李明璁向周圍友人塑造她是一位「情緒狀況出問題」「糾纏不休、得不到他所以想毀了他」的恐怖前女友,她只能挨悶棍,難以對人傾訴,沒人明白她的遭遇,「我不能有情緒,否則我就會落入那個肖婆的角色。」她也認為旁人只會覺得是她心甘情願愛上老師,走不出來。李明璁外在進步熱血親切的形象反過來加深了她的壓抑:「當感到被傷害時,我會覺得一定是我的錯,因為大家都覺得他是個好人,那一定是我做不好。」
交往4年後,她發現李明璁帶另一位女學生出國玩,第一次意識到這是一個模式。「也是修課的女學生,開車接送、送禮物什麼的,我突然覺得這就是當年我的劇本,那時候才醒過來。」此刻我們坐在台大文學院裡,放暑假的校園空蕩無人,小淨冷不防迸出:「我才覺得,我不用再去想什麼愛不愛的事情了,我就是其中一個消耗品。」
承認自己是「消耗品」多麼艱難,又何其傷害尊嚴。糾纏數年的感情終須切斷,問小淨如何衡量自己受傷的嚴重程度?「我那時候應該是滿憂鬱的,還曾經很認真想說要從哪裡跳下去,才可以很快結束?」分手後,她的生活與工作同時崩解,從校園到出社會建立的一切都被摧毀了。
小淨認為一般人對師生戀有過於美好的想像,「(禁止師生戀)新聞一出來,有些人就說,那小龍女跟楊過以後怎麼辦?A片可能也讓很多男生嚮往師生戀,但真的發生在校園裡面,最後有好的結果很少吧?」她以常被提起的師生戀佳話林全夫婦為例:「他太太已經是博士生了,跟大學生還是不一樣。」
學生處弱勢 憂遭議論變相噤聲
小淨曾想過發聲,她寫信給一位台大社會系的老師,說明據她所知,每年至少有一位女學生受害。那名老師回覆:我們會處理,會提醒李老師。之後再無下文。她認為無法透過體制內途徑解決,還考慮過向媒體爆料,但「老師善於強辯,他會怎麼辯駁?我又會怎麼被社會看待?是自己合意戀愛,只是被劈腿分手不甘心?萬一被肉搜、身分曝光之後,會不會影響我的工作?這些無法預料的後果,我都承受不住。」最後作罷。
助理K(化名,證言中的part 2)同樣在年輕、身心狀態不穩定的情況下與李明璁建立交往關係,與小淨的時間重疊。無意間成為第三者,傷害了小淨,讓K感到抱歉與傷心。後來K出國念書,與老師的關係若即若離,回國後亦無太多聯繫,但某次在朋友家時,K得知一位修李明璁課程的學生正在跟他交往,她感到不對勁,同樣想要發聲,寫信給一位社會系老師,「我覺得系上應該要知道李明璁的行為,雖然這不是性騷擾也不是性侵害,去性平會申訴也不會成立。那位老師找我出來聊一聊,但當時我說得不清楚,他好像不太明白我所說的模式是什麼,我想他需要更明確的證據。」
一個又一個女主角變成傳聞,在學生間口耳相傳。K接受我們的通訊採訪時這樣歸納:「簡單來說,他的狩獵範圍就是一些比較敏感、脆弱的文青妹,先廣泛撒網,把同樣的訊息傳給好幾個人,看誰在線上,願意跟他聊天、吃宵夜或早餐,他再進行下一步。」
修法過程中,有輿論擔憂師生交往時是合意戀愛,分手後申訴性騷擾,變成復仇工具,甚至人際鬥爭。K說絕非如此:「我向社會系老師揭發的時候,正準備去念博士,考慮到之後可能會在學界遇到李,也不想撕破臉。」她反問:「一般害怕被報復的,不是受害人、學生居多嗎?一個三十多歲的男老師面對二十出頭的女學生,像是降級打怪,這是一個極度傾斜的關係,學生處於弱勢方,缺乏人生歷練、文化資本,可能處於人生轉折,很迷惘。這麼多年流言到處傳,但為什麼沒人敢站出來?這是一個汙名,人家可能會議論妳是因情感破裂才挾怨報復的瘋女人,或無法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巨嬰。」
我們向教育部查詢,教育部回覆,李師事件已依法通報並進入台大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調查。根據教育部統計處數據,過去5年大專院校疑似性騷擾的通報件數占比介於10.72到13.79%,性侵害介於7.85到11.34%之間,遠低於高中與國中小,師生戀通常不在通報案件中,對學生的影響、樣態複雜性缺少統計數據。
-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安心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