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離岸風電進入區塊開發3-2期,再生能源與科技研究顧問機構InfoLink預估,到2030年台灣將有33座風場、近14GW(百萬瓩)的發電進入「運維期」;國內金屬中心更進一步預估屆時台灣離岸風電運維市場產值上看300億,由於運維占離岸風電每度電成本高達1/3,攸關風機穩定性與開發商的收益,也讓政策推動離岸風電國產化的過程,期待國內廠商也能參與風機維護服務。
雷虎科技董事長陳冠如對此表示,台灣離岸風電維運經驗有限,但長期以來,仍以身經百戰的外商所主導,雷虎憑藉無人機的技術基礎,希望在離岸維運部分帶動國內產業發展自主,目前成功開發水下無人遙控載具(ROV)以及水下自主無人載具的潛艦海狼號(Seawolf 400 AUV),將再搭配原本的空中無人機,一起與開發商參與從風機到水下的檢測服務。
這一系列的產品日前也獲得金屬中心智慧移動載具實驗室(IVC)簽署合作,雙方將透過人工智慧結合雷虎這三項產品來實現水面、空中及水下三機協作,其中,空中無人機可檢測數百公尺高的離岸風機葉片;ROV可檢測數百公尺深的水下風機基座,所有影像皆可上傳雲端透過大數據及人工智慧(AI)進行判斷達到即時維修。
問及此一檢測服務內部預計最快何時商化?陳冠如語帶中性的說明,離岸風電水下工程因涉及海浪、洋流與深度變化,連帶對水下無人載具的品質要求與驗證時間都比空中無人機難且長,但金屬中心海洋創新區擁有模擬台灣離岸風場的環境條件,是很好練經驗值的場域,有利各風場開發商提供相關產品先行實驗。
一般來說,離岸風電一座風場生命週期可長達25至30年,光維運階段就佔據20年,陳冠如因此認為,政策推動離岸風電國產化有一定的必要,也是台灣新國力的展現,離岸風電水下無人載具檢測算新技術,指標性代表是瑞典汽車廠的SAAB,而且一台要價5千萬新台幣起跳,若能由台灣廠商自行提供,除了降低開發商維運成本,也代表台灣業者擁有切入卡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