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台灣組裝風機必須從歐洲進口葉片,額外增加運費成本,這給了天力大好機會。「5、6年前,1支葉片從丹麥運到台灣,就需要運費新台幣1,000多萬元。」天力財務經理蔡哲倫向本刊透露。
根據國際離岸風電工程顧問機構4C Offshore研究報告,全球風況最好的20處地點,有9處是位於台灣海峽,凸顯台灣是發展離岸風電絕佳的場域。「正因台灣占盡地利之便,官方又領先亞洲許多國家起跑,率先推動離岸風電風場建置,還抓準國際風機大廠覬覦台灣市場的心理,力推風機葉片、水下基礎等國產化政策,讓台灣本土業者有了切入的機會。」一家風電開發商透露。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維特斯這家歐洲離岸風機葉片大咖找上天力?天力董事長驕傲地說:「考量到高昂運費與對手西門子歌美颯強力競爭,維特斯決定配合國產化政策與台廠合作。在接觸台灣業者後,更發現天力是唯一擁有葉片製造經驗與能力的廠商,天力便成為唯一選擇。」他更生動地譬喻道:「這就像在一個荒島上,只有一個女生(天力)一個男生(維特斯),若你想結婚(國產化)就只有我啦!」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向本刊表示,維特斯在全世界只有兩套模具,一套在丹麥、一套在台灣,維特斯在亞洲的風場如需葉片,只能選擇從丹麥來或從台灣來,若運費高漲,維特斯就會直接從台灣供貨,天力接單會接到手軟。
仔細走到實際製造上,「每一支形狀看似簡單的葉片,都是由許多經驗豐富、具有工匠精神的技師,透過一層一層拼貼造就的成果,技師的熟練度決定一只葉片需花費多少時間及良率好壞。」吳坤達向本刊直言,葉片的製程只有5%可自動化,其他都得仰賴手工製作。
相對於電子業因產線大量製造,技師可以每天都做一樣的事,葉片製作較不規律,可能今天技師負責這道工序,但下次就負責另一道工序,15天後才會再輪回來,導致一個好技師的養成需更長時間;在技師熟練度不佳的情況下,天力與維特斯合作的第1支V174葉片,耗時近20個月才完成。
不過歷經3年的寒窗苦讀,天力也終於熬出一片天,直至今年7月已達生產100支葉片里程碑。「過去1個月平均約生產8至9支葉片;9月之後,我有把握每個月可以生產13或14支葉片。」吳坤達信心十足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