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愷透露,第一版劇本在2012年即完成,「那時在做表演和教學,但我想試試做編劇,那是我第一次寫劇本,腦子裡很多想法,3個禮拜就寫完了。」但他坦言對作品不滿意,「有點悶悶的,不是劇情,是心裡,覺得不暢快,好像有些話沒講完,但我也不曉得沒寫出來的想法是什麼,我沒辦法拿出來給大家看,就擱置了。」
徐宏愷曾與他在台大戲劇系的老師姚坤君分享《馬文才怎麼辦》的概念,「她鼓勵我寫出來,也說想演,但我寫出來後沒給她看過。」直到2017年,「她提到這個劇本,詢問我是否遇到困難、可以與她討論,我才鼓起勇氣拿上半場給她看。她給了我一些建議,當時又遇到北藝的創意節目前期展演計畫,申請到了一些資源,就決定重新耙梳,把劇本寫出來。」
與第一版劇本相比,徐宏愷表示2020年完成的劇本,只有序場一樣,「從祝英台投墳自盡開始,後面全改了。」他在作品融入了一些人生體悟。「一開始我把18歲以前,家庭帶給我的壓力,用我習慣的語法,放到劇本中,想把這些荒謬搬上舞台。」這些壓力包含社會對於男性的期待,例如要有成就、五子登科。「例如租房子,如果說是自由業,可能會有異樣眼光;我也有教職工作,說是老師,接下來收到的訊息可能開頭都是『老師您好』。」
徐宏愷不諱言,以前害怕面對這些壓力,「會逃避,寫一些風花雪月的事,反倒讓人看不懂。」但這些年已經能處理這些心情,「生活有了改變,所以能把彼時的我,整理好放在劇本中。」
徐宏愷在《馬文才怎麼辦》2個小時的劇本中,為馬文才釐清什麼是「做自己」,故事結局,只是往下一段旅程的開端。「透過自我挖掘、自我接受,然後把所有力量,灌輸到這個劇本中;我在反抗的,除了這個社會對我的觀感,還有我自己根深蒂固、心裡對於標準男性model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