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一路的訊聯總部大樓外牆,掛著長長的宣傳布條,上面寫著斗大的「外泌體」三字。「講到臍帶血,民眾通常會想到訊聯,未來二十年,提到外泌體,希望大家也都會想到訊聯;所以不只大樓外牆,訊聯到各醫療院所收檢體的車子,車身也都貼上外泌體的廣告。不單如此,今年初的員工大會,我也對著400名員工宣示:『外泌體將是集團未來20年發展的重中之重。』」在公司總部接受本刊專訪的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理事長暨訊聯集團董事長蔡政憲興奮地說。
身為國內最大臍帶血業者,台灣每年有超過40%的新生兒都是訊聯的客戶,蔡政憲一談起外泌體,眼睛就亮了起來。「接下來的人生有多長,投入外泌體的時間就有多久,這產業不會像許多虛擬貨幣一樣曇花一現,它可以延續20年以上,而且適合台灣業者將台積電的晶圓代工模式複製過來,藉由合同研究、開發與製造(CRDMO)創造出規模經濟,打造出生技業的新護國群山。」蔡政憲自信地說。
根據研調機構Global Market Insights預估,外泌體產值將從2022年的2.51億美元(約當79億新台幣),快速成長到2031年的32億美元(約當1,005億新台幣)。
本刊調查,台灣已有不少再生醫療業者投入外泌體,包括艾萬霖、永立榮、台寶生醫、永昕、順藥及聖安生醫都先後切入,其中,訊聯是台灣最早投入外泌體臨床研究的業者,旗下訊聯細胞智藥的外泌體產品,近年更已成功外銷到韓國、東南亞等數個國家,因此最具代表性。
回顧過往,蔡政憲表示,訊聯自2000年進入臍帶血產業後,就同步展開對幹細胞的相關研究,輝瑞(Pfizer)則約在2005年才跳入幹細胞領域,給了訊聯發展的寶貴「黃金窗口(空檔)」,外泌體也是如此,「外泌體產業未來的發產潛力很大,市場商業模式及技術層次既豐富又複雜,台廠只要有本事,就可以玩出自己的天地。事實上,因市場胃納量很大,不只可容納現有台灣外泌體業者,就算家數再多個3倍,也不嫌多!」
蔡政憲語重心長地說,韓國政府日前啟動了一個新興產業大計畫,希望養出10個擁有獨特技術的新創獨角獸;其中,挑選出來的一個題目就跟外泌體有關,而且韓國政府還有入股相關公司。外泌體比起過往的基因或細胞相關業務,更容易跟國際接軌。台灣廠商不要單打獨鬥,與國內外廠商共同合作搶攻市場,才不會失掉龐大的商機。
蔡政憲小檔案:
- 現職: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理事長、訊聯生技董事長、訊聯細胞智藥董事長
- 學歷: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化工與材料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