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產業發達,加上深厚的飲食文化,催生許多經典美食漫畫。如熱血的《中華一番》、展現技藝的《將太的壽司》,或溫暖人心的《深夜食堂》,題材豐富多元,對於食材選用、烹煮的描繪,以及各種料理呈現,都令讀者印象深刻。
反觀聚焦美食的台灣漫畫並不多,1990年代有《我是大廚師》講述廚師學藝過程、介紹特色料理製作。之後作品美食多屬點綴,而非主軸,如《幸福調味料》《天國餐廳》等,以人情故事為主;《五味八珍的歲月》深入刻劃名廚傅培梅鑽研料理過程,以角色情誼貫穿全書。
已出版兩集的《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是近年來相當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台漫。故事背景設定在1920年代的台北,主角「友繪」是女高校生,亦為知名料亭「小梅屋」第三代接班人,為了向奶奶證明自身能力,自願承接學校園遊會飲食組任務,與同學們一起尋覓美食,細膩呈現日治時期台灣多元的飲食文化。
作者清水是台南人,原以繪製文史插畫為主,在同人社團負責人Haku邀約下嘗試漫畫創作,《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是他首部商業作品。「大概在2016年,《CCC創作集》要復刊,我去參加企劃說明會,其中有些台北梅屋敷舉辦園遊會的史料。我曾研究日治時期台南知名的鶯料理料亭故事,而園遊會又是當時台日仕紳交際的場合,這些都讓我很感興趣。」
清水透露,最初想把故事重點放在不同族群的交流與矛盾。「但提到料亭與園遊會,自然想到美食。我喜歡到處品嘗小吃,畫美食也比較開心,畢竟漫畫是娛樂,不用太嚴肅,最後決定以美食為創作的視覺焦點。」
起初清水並不熟悉大正時期的料理,「我找了《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台灣摩登咖啡屋》等歷史書做功課,才知道咖哩飯、火腿蛋等現在很平常的西洋料理或洋食(日式西餐),在那年代都很新奇。」
有些料理現今較少見,清水會尋求CCC編輯部協助,透過各種資料庫找出當時報章雜誌刊登的料理店廣告,以及《台灣料理之琹》這本具代表性的台菜食譜。「像是八寶鴨、炸芭蕉這些做法特殊的料理,我特別挑出來畫。甚至從日本學術資料庫找出江戶時代手繪和菓子圖輯,轉換畫風就能運用。」
繪製八寶鴨、炸芭蕉等特殊的料理,還找出當時報刊上的料理店廣告參考。
談到創作過程是否會特別去找書中美食品嘗,清水與Haku相對隨興,「與其說專程取材,比較像閒逛吃吃喝喝。」Haku解釋,他們不會設定要吃什麼美食,而是看到一些有特色的老店、老攤會先試吃,再決定是否放進故事。
但對場景細節,兩人非常考究。例如為了第一集友繪走訪台北多處店家的合理範圍,他們從立法院、國父史蹟館(梅屋敷原址)一帶,走到衡陽路及西門町,計算行走距離。第二集畫了圓山別墅(現台北故事館),清水專程在附近走一遭,還參考舊地圖,想行經明治橋(現中山橋)前往圓山大飯店,「最後迷路走到大馬路中,靠交警幫忙才脫困。」
去年2月出版的《手路菜》,故事背景為現代,描述失意的年輕廚師「阿雄」遇到傳說中的環島總鋪師「阿旺師」,兩人開著餐車,代客料理私房手路菜,客人品嘗之餘,也喚起心中前塵往事。漫畫單冊完結,以瓜仔肉、雞卷、炒米粉、鹽焗雞及滷豬腳五道菜,帶出五個人與各自家人的回憶。鄭心媚的靈感來自她發現每個台灣人都有一道家人相聚才端出的菜色,不一定非常特別,但總能連結家人的情感與記憶。
每個台灣人都有一道相聚才端出的菜色,連結家人情感與記憶。
安妮羊擅以輕鬆幽默風格呈現家庭溫情,「可能也是因為調性適合,所以出版社找上我合作改編。」她透露鄭心媚給予極大創作空間,「書中五道菜都是我自己挑選,電視劇本單集故事較長,我也因應漫畫的呈現濃縮或增修。」例如漫畫的第一回與最終回,是將原劇本的第一集分拆,「我還在收尾時加入自己想像的情節,像是阿旺師被詐騙,以及阿雄的自我省視。」
《手路菜》在2022年初開始籌劃,然而年中台灣疫情大爆發,安妮羊不得不取消已規劃的田調取材,繪製時程也延宕壓縮。「還好這些料理都是家常菜,並不複雜,網路上有很多參考照片。」然而因是從劇本文字轉譯圖像,「像鹽焗雞這道菜製作較複雜,雖然劇本有寫料理步驟,但我還是從網路找了一些影片研究。」
「最難畫的其實是餐車配置。」安妮羊分享,當時全書分鏡都已完成,但餐車一直空著沒畫。待疫情趨緩,她特別前往花蓮,拜訪曾開餐車巡迴全台的猿羽川阿銘師。「雖然餐車已經不在,但阿銘師跟我們分享餐車的水電、瓦斯配置,聊了很多料理食物的心得。例如他提到食材新鮮最重要,其他刀工技法都是輔助,這段我也特別畫進漫畫中。」
相較一般美食漫畫,安妮羊強調《手路菜》並不著重呈現美味,而是這道家常菜之於故事角色的回憶與意義。「只要讀者能認知到:『這道菜對他來講很重要!』我的目的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