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歷史系畢業的羅苡珊,於高中升大學的那段時間對電影產生興趣,先後參加過金馬執委會舉行的青少年電影課和亞洲電影觀察團。2016年接觸到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開始對紀錄片感興趣。
羅苡珊說:「那時很震撼,原來電影的形式有很多不同、更自由的可能性,也感到或許自己有可能拍片。後來我的生命中就發生了這件事情(指摯友劉宸君因山難過世),那時候也開始有了非拍不可的某種感受。前述的背景加上這個事件,讓我開始拍片。」
起初,羅苡珊和山難事件倖存者、好友梁聖岳一起透過相機記錄生活。羅苡珊說:「很前期的時候不知道怎麼拍,我時常把相機用腳架架起來,然後就錄了。」
後來羅苡珊獲新北市紀錄片獎,以梁聖岳為主角整理30分鐘的影片《之後的那些日子》。在剪輯過程中,羅苡珊逐漸理出頭緒,了解到30分鐘沒辦法講完這個故事,並更清楚還要再拍哪些東西。總計從摸索時期拍下的畫面,到最後一趟赴尼泊爾以4k高規格攝影機拍的內容,加起來累積大量素材,整體容量達30TB。
《雪水消融的季節》片名有雙重意涵,羅苡珊表示,「雪融」不僅是指物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本片從第一個雪融開始,結束於第二個雪融,在兩層雪融間形成從直視死亡到肯定活著的旅程。」
羅苡珊也分享:「透過製作這部片去逼視傷逝與哀痛的這7年,是由死到生、由遍地殷雪到冰雪消融、由倖存到活著的旅途。我多麽盼望這樣的旅途,也是觀眾在漆黑如洞的影廳,被森羅萬象的聲響所包覆,望著屏幕上的影像一幕幕上演、一幕幕消逝時,也會在內心經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