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歐洲的紀錄片指標媒體Business Doc Europe指出,本片「美麗且詩意地描繪對失去和死亡的反思,不僅為創作者自身、也為所有哀悼摯愛意外離世的人們帶來慰藉。」
也有影評人在瑞士藝文媒體La Pépinière撰文表示:「電影開場不禁讓人想起日本導演河瀨直美的冥想式、感官式電影——視覺的詩意、剪輯的節奏、以及在可見與不可見之間所捕捉到的形式組合,在明暗對比中不斷演進。」
巧的是,《雪水消融的季節》導演羅苡珊與製片陳詠雙參加以剪輯為主的日本Dojo山形紀錄片駐村工作坊(Yamagata Documentary Dojo),有機會與河瀨直美面對面,且河瀨直美似乎能夠同理羅苡珊在粗剪版本中、嘗試以電影表現手法講述故事的企圖心。
羅苡珊說:「當時河瀨直美覺得,畢竟我沒有實際拍到宸君,所以我這個形象既是我也是宸君。因此如果是她來處理的話,她會想要透過電影的方式去處理電影的某種困惑感,她會想要把這個困惑感累積到洞穴後,才讓觀眾發現原來苡珊是苡珊,而宸君已經死了。」
羅苡珊不諱言,這是很劇情片的處理方式,「那時候我對於河瀨直美的想法有很大的共鳴,也覺得如果可以做出來的話,會是一個好作品。可是我們最後還是必須很現實地回到素材本身,去聽素材到底能夠承載出什麼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