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 05:28 臺北時間

電子皮膚大驚奇/機器人智能觸覺「摸」出新天地 台廠電子皮膚強攻美日灘頭堡

mm-logo
財經理財
為了讓機器人更人性化,科技大廠紛紛投入電子皮膚等觸覺感知相關技術研發。
為了讓機器人更人性化,科技大廠紛紛投入電子皮膚等觸覺感知相關技術研發。
新一代機器人發展進步神速,除了視覺和運算能力的提升外,為讓機器人更人性化,如何增加「觸覺」感測技術已成為科技業開發焦點。包括輝達(NVIDIA)、特斯拉(Tesla)、電裝(Denso)及安川電機(YASKAWA)美日科技機械大咖紛紛投入。本刊調查,在機器人觸覺感測技術競賽中,由工研院團隊出身的原見精密與利永環球因擁有獨門技術,現已成功打入美、日機器人供應鏈,掌握市場先機。
由動作巨星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主演的《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是許多影迷心中膾炙人口的科幻片,電影的經典橋段之一,一枚子彈劃過終結者T-800 (人形機器人)的臉頰,在堅硬金屬骨骼上的仿真皮膚產生一道裂痕,讓銀色金屬骨骼外露;幾秒後,只見那破損的皮膚竟神奇地自行癒合,逐漸遮蓋住底下的銀色金屬,讓人嘖嘖稱奇!
如今,這個在科幻電影裡才能看見的「黑科技」,正在一點一滴地實現。近日市場消息傳出,美國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正與台灣老牌水泥廠—環球水泥旗下子公司利永環球展開合作,計劃將利永環球電子皮膚應用於Optimus的手部和腳部。儘管尚未具備電影中那樣的自我修復能力,但這項技術的導入,將使機器人擁有如同人類一般的觸覺,朝著更智能的方向邁進。
「現在的機器人基本上都能看的到、聽的到,卻不具備觸覺的功能。」中興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特聘教授賴盈至向本刊提出他的觀察,並進一步指出,這其實有風險,因為機器人僅用鏡頭來「看」,恐會有視線死角造成意外。
身為台南幫家族之一,接受本刊訪問的環球水泥暨利永環球總經理侯智升直言,機器人利用鏡頭來解析真實世界的空間,但對一些細微動作,還是有限制,這時候電子皮膚就能提供機器人另個維度的感測,因為「用眼睛看東西與實際『摸』到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一旁陪訪的業務行銷部協理蕭景仁也舉例,今天機器人要去拿一顆蛋,因為搞不清楚蛋的硬度,在抓取的過程中,很可能直接將蛋捏碎,即便有視覺感知能力,機器人也可能因背景複雜、光害等問題產生誤判,這時就要用上電子皮膚的觸覺回饋能力,去做更細微的一些動作調整。
「如同人體皮膚般具備濕度、溫度、壓力、觸覺等多重感測功能,甚至能自我修復的電子皮膚,其應用潛力不僅限於機器人,更能拓展至醫療、智慧穿戴及3C產品等領域」,賴盈至向本刊直言。
20250430ind0012-3-20200819^CM^台灣機器人暨自動化展-69_台達電_2025-04-30.jpg
電子皮膚商機潛力誘人,台達電等台灣科技大廠也展現濃厚興趣,並積極投入研發。
值得關注的是,近一兩年來,包括鴻海、台達電、南亞塑膠、緯創和友達等台灣科技大廠,都已展現對電子皮膚技術的濃厚興趣,並積極投入研發,也意味著,台灣未來在人形機器人的新戰場上,又有嶄露頭角的新機會。
20250430ind001電子皮膚台廠最新進展_2025-04-30.jpg
更新時間|2025.05.22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