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基金是將資金一筆投入母基金,每月再由母基金定期定額扣款撥給子基金投資,同時可設定子基金停利機制;停利後,資金再回流到母基金。臉書有39萬粉絲追蹤的烘焙部落客辣媽說,自己也有以母子基金做投資的習慣,子基金設定的停利點是10~15%,台股大漲時,經常觸及停利點,讓她可以賺一波獲利了結,很心安;而這次雖然遇到美國關稅打亂投資市場表現,但因為子基金定期定額扣款已經分散風險,所以她根本不擔心。
「抱著母子基金,真的遇到股災時都不會害怕。」回想起4月初全球股市大跌,辣媽坦言,自己投資的ETF也是災情一片,但母子基金卻是她所有投資中最安心的配置,「真的是可以讓我忘記它的存在,就算川普朝令夕改,晚上也能睡個好覺。」辣媽笑說。
頂著金融碩士的頭銜,也在證券、外商銀行歷練14年,不過辣媽性格保守、無法接受虧損,所以過去都以保本商品例如保險、定存為主,直到通膨變嚴重,才逼得她開始「錢進股市、債市」。
在過去金融專業加持下,辣媽懂得資產配置的好處,她分享自己的股票與債券配置分別是55%、45%,過去3年的大多頭,讓她帳上有20%以上獲利,但沒想到4月7日報到的股災,使得過去累積的獲利很快由正轉負。
「一片慘綠中,就屬母子基金虧損最少,只虧4%,而這1個多月股市慢慢回穩上漲,該帳戶的報酬率也跟著回正。」辣媽提到,她投資母子基金的時間1年多,當初母基金買進2檔,分別是復華人生目標基金及復華全球平衡基金,前者是積極型,後者是穩健型;而2檔母基金搭配的子基金標的都相同,一檔是台股高成長型基金,集中在電子股,另一檔也投資台股,但產業較分散。
而辣媽特別推崇復華投信理財規劃專員設置,「就像一個投資陪跑教練,能幫自己釐清投資盲點、以及試算各種投資配置,能省下許多摸索時間。」
母子基金操作例示
假設手上有一筆40萬資金準備投入市場,可設定1檔母基金、1檔子基金(或設定1檔母基金、2檔子基金,或2檔母基金、4檔子基金),子基金每月定期定額扣款1萬元,並且子基金獲利達15%,就能整筆贖回到母基金中。當子基金定期定額扣款時,母基金帳上會少1萬元,若子基金未達到停利標準,而母基金40萬元已扣完時,則子基金就會暫停扣款,等到母基金有資金落袋後,才會再啟動子基金扣款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