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起,中央補助每名學童午餐費用10元,偏鄉14元,年度經費約38億元,讓學校可採購國產食材。藍白陣營日前在立院通過「財劃法」,將中央超過30%的經費轉交地方。行政院長卓榮泰近日也說,學校午餐費用回歸地方負擔,但行政院尚未發公文說明責任歸屬,地方政府因此無依據編列預算。
據《自由時報》報導,中華民國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明信透露,往年主計總處都會在8月底前請各縣市提報需求,再由教育部編列預算並撥款,但今年地方承辦人遲未接獲通知,詢問後僅被告知卓榮泰已在記者會中提到此事,卻仍無正式公文。他強調,由於學校午餐契約多橫跨年度,團膳業者對明年1月至6月的食材契作安排毫無頭緒,「最後受傷的是學生、家長、農民及團膳人員,形成四輸局面。」
陳明信指出,學生吃當季、在地食材,有助環境與健康,並創造上百億元產值,保障農民收益。但在台美關稅變局下,若不穩定國產農產品需求,台灣農業恐遭進口貨衝擊。他呼籲中央「可以不補助,但必須說清楚責任並明確規範」,別讓8年努力毀於一旦。
他表示,今日下午公會將召開臨時大會,邀集家長團體、營養師公會、各縣市團膳公會及農民代表,連署要求政府與在野黨盡快釐清權責、穩定補助,避免學校午餐國產食材補助出現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