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部9月9日揭牌成立,首任部長由奧運羽球「麟洋配」雙金得主李洋出任,年僅30歲的他,是我國史上最年輕的部長,總統賴清德日前受訪親曝,由李擔任部長,象徵「把運動部獻給運動員」,要讓施政更貼近選手的需求;值得關注的是,在競技場上征戰多年的李洋,在部長布達典禮揭示運動部6大面向工作時,特別將「整合競技運動結構與制度」也列入重點工作。

本刊掌握,選手出身的李洋,接任部長未滿1個月,已著手研議改革競技運動制度,第一槍鎖定單項運動協會(即「特定體育團體」,指在國際體育組織中擁有正式會員資格的全國性體育團體),有意推動協會全面設立「運動員委員會」,讓現役選手直接參與協會運作,一來可直接反映第一線運動員心聲,二來能讓各類運動協會的決策、選手遴選,更公開、透明且貼近選手需求。
本刊調查,我國目前亞奧運層級的特定體育團體共44個協會,非亞奧運層級則有24個協會,另有帕總、聽體協、智體協及高中、大專體總,由於第20屆亞運明年即將在日本名古屋登場,李洋第一波改革傾向先以亞奧運層級的協會優先推動,再全面推廣至所有協會。

李洋親近友人透露,李長年是運動選手又參與過多場重要比賽,早在上任前,即已對改革競技運動制度充滿想法,亦曾公開表示有意參選羽球協會理事長,就是有感於過去許多單項協會都與選手出現不少衝突,例如給選手的資源與期待有落差,或選手抱怨聯繫不到協會、不幫忙報名,甚至近日划船選手李冠儀不滿未入選亞錦賽名單等爭議也是一例。
該人士說,避免類似狀況一再發生,更杜絕選手、協會各自隔空喊話,李洋進入政府體制後,如何讓競技運動能更符合運動員的需求,是他念茲在茲的重點改革項目,「他希望建立制度,賦予現役選手直接參與協會運作的權利,也協助這些單項協會的運作更順暢,找出選手、協會、政府三贏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