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今天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po文,談到為什麼有人睡著,吵了也不會醒,有人風一吹,就醒了?他分析點出睡眠,其實是大腦在守城,從入睡到熟睡,大腦經歷以下幾個階段,從淺睡(N1、N2)到深睡(N3),最後進入快速動眼期(REM),整晚循環4到6次。
為何容易淺眠? 跟腦太清醒有關
黃軒接著表示,在深睡期大腦會築起一道防線,隔絕外界干擾;但如果長期壓力大、睡前滑手機、思緒沒停下,就容易被一直困在淺睡期,「那道牆,永遠沒築好,一點聲音都能滲進來呢!有時不是世界太吵,而是我們的腦太清醒。」
黃軒補充說道,有些人天生睡得穩,不是因為命好,而是因為他們的大腦有更強的「防噪」能力。在深睡期,大腦會產生一種叫「睡眠紡錘波(Sleep Spindles)」的腦波活動,「它像一副隱形的耳機,主動隔離外界聲音。紡錘波越密,睡得越穩。」
如何睡得深? 醫親自傳授4招式
黃軒也坦言,雖然紡錘波的密度受基因影響,但能透過生活方式「撫平腦波」。他傳授4招式幫助大家練習睡得深,首先,白天,多曬一點陽光,因早晨或午后的一小段陽光,會讓生理時鐘重回軌道,當夜幕降臨,褪黑激素才會準時啟程;第二,午後2點後,不再喝咖啡,因為咖啡因就像一個喋喋不休的警報系統,讓大腦誤以為「白天還沒結束」。
第三招,睡前4小時,讓身體先動一動,只要幾個深蹲、踮腳,讓肌肉釋放白天累積的張力。流動過的血液會帶走焦慮,也讓你的大腦更容易「切換頻道」;嘴後,替自己準備一場靜夜儀式,關燈、關手機、拉上窗簾,讓光與聲音都安靜下來。此刻的黑暗,不是孤單——而是身體在學習安靜,準備與世界和解。「這些小事,不是矯情,而是你給自己的『降噪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