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養信託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11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1 筆
- 取得的資料足以顯示,不需要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1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所有資料皆已被取得且顯示,關閉無限滾動功能
財經理財
【信託大調查1】金管會力推7年成效如何? 調查發現民眾信託素養仍不及格
2022.11.26 05:58
台灣失智人口逐年攀升,為守護高齡者資產,金管會自2016年起,連續5年舉辦高齡者及身心障礙者財產信託評鑑,並在2020年推出信託2.0計畫,前後時間長達7年,究竟民眾對於信託的認知、態度、行為如何?本刊進行信託大調查,發現45歲以上民眾信託素養不及格!
財經理財
【信託大調查3】六都信託素養分數最高不是雙北! 揭老後移居新趨勢
2022.11.26 05:58
本刊委託市調公司波仕特,針對45歲以上中高齡人士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民眾對信託認知普遍不足,信託素養平均分數僅54.78分。但若進一步以居住地進行交叉分析,會發現六都中,信託素養平均分數最高的城市,並非金融機構據點相對密集的雙北,而是台南!
財經理財
【理財專題】信託獨家大調查 揭高齡金融政策推不動真相
2022.11.15 05:59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20%;與此同時,失智人口逐年攀升,個人財產管理能力恐提早喪失。為守護高齡者資產,金管會持續推動信託2.0,但民眾是否真的有感?為此本刊進行信託大調查,發現民眾對安養信託認知不足,加上銀行佛系經營,皆為日後高齡金融政策埋下隱憂。
財經理財
【理財專題】人生最後一塊拼圖 專家教戰信託規劃3重點
2022.11.15 05:59
存夠錢就能擁有理想的退休及晚年生活?答案顯然不是這麼簡單。當生理機能逐漸退化,如何確保一輩子累積的財富,能妥善用在自己身上,更是重點。因應超高齡社會,政府積極推動安養信託,希望協助保全高齡者的資產,但一般人該從何做起?專家歸納3重點,供有長期規劃的民眾參考。
財經理財
【零利率退休攻略05】存足退休金還不夠 安養信託保障晚年生活
2020.11.28 06:28
金管會積極推動信託2.0,未來2年在法令鬆綁和相關業者的投入下,可望滿足高齡者一舉解決在地安老、長期照護和資產傳承的需求。事實上,根據信託公會統計,2020年上半年高齡者及身心障礙者財產信託累計本金逼近300億元,足見信託已成退休養老不可或缺的規劃。
財經理財
【工具篇】老本專款專用 安養信託讓退休無虞
2018.07.21 06:59
存了一輩子的退休金,可能因為不肖子女的挪用而化為烏有,也可能被詐騙集團騙個精光,甚至因為自己的瞎理財而淪為下流老人,但如果懂得幫自己的退休金繫上安全帶,透過安養信託「鎖」住退休金僅能專款專用,那麼活到老可以有品質的生活到老。現在就來認識安養信託的內涵,即早規劃自己想要的晚年。
財經理財
【高齡安養信託正夯】老本專款專用 安養信託讓退休無虞
2017.11.24 07:00
存了一輩子的退休金,可能因為不肖子女的挪用而化為烏有,也可能被詐騙集團騙個精光,甚至因為自己的瞎理財而淪為下流老人,但如果懂得幫自己的退休金繫上安全帶,透過安養信託「鎖」住退休金僅能專款專用,那麼活到老可以有品質的生活到老。現在就來認識安養信託的內涵,即早規劃自己想要的晚年。
財經理財
【高齡安養信託正夯】財產信託後 照樣能投資基金或股票
2017.11.23 06:04
信託是將財產交付他人管理的制度,受託銀行可以依據委託人的要求及需求,提供滿意的客製化服務,保守的委託人可以把錢擺放定存,穩健的投資人則可以投資適合長期持有的基金或股票。
財經理財
【高齡安養信託正夯】信託非有錢人專利 管理費用1年定存利息支付綽綽有餘
2017.11.23 06:03
早期民眾會以為,信託是為有錢人打理遺產,所以常有辦理信託不是需要準備很多錢嗎?信託管理費不是很貴嗎?等類似疑問。但其實小錢或者缺乏財產管理能力的民眾,更可以透過信託來確保財產安全。
財經理財
【高齡安養信託正夯】失智免擔心 這樣做就有老後尊嚴
2017.11.23 06:02
可別以為有伴侶或有子女就不需思考老後財務,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任何人都可能比伴侶多活10年以上,甚至可能面臨失智風險,即使膝下有子女,也未必等同有萬應公。想擁有自己理想中的尊嚴老後,善用安養信託是不錯的選擇,讓退休金可真正用在自己身上。
財經理財
【高齡安養信託正夯】獨老怎麼辦? 靠這招沒煩惱
2017.11.23 06:01
「竇奶奶!」一聽到有人這麼喊自己,87歲的竇玉書總會嘀咕說:「我雖然80多了,可是沒生孩子,也沒孫子,為什麼要喊我叫『奶奶』呢?」竇玉書年輕時跟著先生輾轉來到台灣,兩人一起生活了50年,先生卻早一步過世,自此她一人獨居。